Skip to content
CC Taiwan
Forum
Facebook
Email
Menu
CC 介紹
找資源
推廣演講
演講記錄
演講申請表
公眾領域
OpenGlam
OpenGlam專文知識庫
OpenGLAM CC授權問答集-著作權
OpenGLAM CC授權問答集-第三方素材
OpenGLAM CC授權問答集-CC授權
OpenGLAM CC授權問答集-合理使用
OpenGLAM CC授權問答集-個資、隱私、肖像、原民傳智權
過往協作專案
記憶庫2.0 x CCTW
關於
NEWS
2024 的未來展望
2024-06-19
News
“We Shine Together” 由 Ana Lopes 採 CC BY-NC-SA 4.0 發布。 原文出處、作者 Anna Tumadóttir、譯文作者 Rong,使用 ChatGPT 生成式AI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CC 社群的朋友們好! 許多令人興奮的重要工作在 2024 等待著我們。在我擔任 Creative Commons 的代理執行長時,我想花點時間來介紹我自己,並分享未來一年重要事項的細節。 我於 2019 年 9 月底加入 Creative Commons 擔任產品總監,並與前工程總監 Kriti Godey 共同帶領建立 CC Search 的工作。該項目已轉移到由 WordPress 基金會管理的 OpenVerse,此後我接任了營運長的職位。我有跨越多個不同領域的教育背景(含非營利組織、新創企業、高等教育)但我一直注重著同一件事,從微觀到宏觀:我們要如何消除障礙?如何讓事情運作得更好? 在 Creative Commons 工作對我是一種榮幸,因為組織的使命與我的個人信念非常契合。畢竟,若是我們無法分享知識,也不願意彼此學習,也很難期待在家庭、工作場所,甚至跨組織或跨文化場域中彼此合作。 在我擔任代理執行長的角色時,有了 CC 董事會的支持,很清楚的我們需要深化我們的承諾。我們在開放文化和開放科學的領域有重要工作。此外,由於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崛起可能對知識共享與廣泛的共有資源產生影響,我們應對其慎重考量。以上工作是深根於我們在開放網絡中的角色–法制基礎建設管理者–所需應對的。 重要計畫進度更新 正如許多社群夥伴所知,在過去的三年裡,我們有推出四大計畫:開放文化計畫、開放氣候運動、開放氣候資料,以及開放授權預印本專案。 開放文化計畫於 2021 年中期推出,致力於開發由文化遺產機構構成的開放文化生態系,其中包括機構如美術館、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以及它們的使用者。文化遺產機構的使命與 Creative Commons 一致,是為建立一個知識和文化能夠公平共享、創造公眾利益的世界。我們希望合作機構們有更多能力分享他們管理的內容。通過政策倡議、基礎設施支援、能力與社群的建立,最終目標是讓大眾有更多且公平、合乎道德的近用立場來獲取知識和文化資源。有興趣的各位可以透過 CC 開放文化交流平台參與。這項工作由 Arcadia 支持多年,預計至少穩定持續到 2026 年中期。 2022 年中,在 SPARC 和 EIFL 合作以及開放社會基金會和 Arcadia 的支持下,發起了開放氣候運動。這項四年期的運動將推動氣候科學研究結果能常態性開放分享。氣候變遷在這個時代是最重大的生存危機,如果相關知識不開放或不易獲取,我們將無法透過合作來解決氣候問題,也無法共同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 在研究的開放共享工作上,我們非常高興能得到 Patrick J. McGovern 基金會對開放氣候資料計畫的支持。該基金會致力於開放全球性的大型氣候資料和模型。對於致力於瞭解和應對氣候變遷的人而言,確定這些氣候資料能夠自由使用,對於知識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最近分享了氣候資料分享進步指南,並期待這項工作能持續發展。 為了促進知識共享,我們最近發起倡議並獲得 Chan-Zuckerberg Initiative 的支持,聚焦在生命科學領域,鼓勵透過開放授權預印本來進行科學的傳播。我們在新冠疫情看見開放共享帶來迅速反應的潛力,更有幸能為學術開放交流做出貢獻。 我們對於文化遺產、氣候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保持策略性的介入與斡旋是非常重要的。這一切工作完全符合我們的組織規範,特別是要協助文化機構轉型好讓知識文化遺產可以盡可能的開放。 生成式人工智慧與公共資源 除了 CC 授權持續廣泛地被開源 AI 社群裡用於軟體技術文件的分享,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不斷詢問自己, CC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該扮演的角色。2023 年間,我們進行了社群諮詢,與數百名社群成員面對面,將不同的群體組織成許多的小型工作坊、非公開圓桌會議、社群會議(例如 MozFest)和公開活動(例如我們的生成式 AI 與創造力研討會)來討論著作權法、開放共享的道德問題與其他涉及 AI 的相關問題。我們的活動遍布全球,並在十月份的 CC 全球高峰會中達到頂峰,該會議的主題是 AI 對共有資源的影響。一系列 AI 的社群推動守則在我們計畫來年工作的時候持續影響著組織的方向。 我們將繼續匯集不同的觀點以探索關於生成式 AI 的廣泛主題(如輸入、輸出、著作權、選擇、來源、真實性、補償等等)。同時,我們正在確定 CC 組織(Creative Commons)可以發揮作用的領域,並探索社群對更廣泛生態系統的貢獻。這可以通過立場偏好傳達的實驗,看是回到基本的共享資源與歡慶創意的分享,或者闡釋就「開放」內容進行「開放」模型訓練帶來的影響。(是的,涉及 AI 時我們需要將「開放」一詞定義的更完整。) 支持我們的開放基礎設施 我們不只專注在特定領域或政策推廣,也需要推動CC法律工具與達成任務時需要的創新,用科技、法制、政策等賦權給個人與社群,允許他們為公眾利益分享知識與文化。 支持開放分享的法制基礎建設需要持續關注,也支撐著我們的整體組織與工作。 我們需要確保CC法律工具被翻譯成盡可能多種的語言,並確保開放分享在全世界都是公平的。我們需要確保當有人提出細瑣的問題時,我們會有專業律師和開放近用倡導者幫忙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確保最基礎的科技得到維護,並在需要時進行翻新。最重要的是繼續生產教育素材,並培訓下一世代的開放近用倡議者,無論他們在圖書館、文化遺產、教育或其他領域工作。我們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來支持社群與 CC 全球網絡,強調聽取並放大南半球社群成員的觀點。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推出了開放基礎互助圈(Open Infrastructure Circle)。感謝早期加入的個人和機構,他們表明了對支持網絡上開放共享的基礎法律架構的承諾。這將是2024年的焦點,幫助提供對法制基礎設施更明確的支持,這也是 CC 存在的原因。 最後,再次感謝我們的社群、全球網絡成員以及所有的支持者,支持組織在未來數十年的營運與數位共享的蓬勃發展。沒有你們的支持,我們無法做到這一切。我敞開(虛擬地)大門歡迎 CC 的朋友們和新想法。我堅信我們可以繼續減少共享的阻礙、培育共享資源,透過協助創作者為自己做出正確選擇的模式與方法。 了解更多或成為開源基礎設施圈的年度支持者。...
Read more...
CC 社群如何看待生成式 AI 治理
2024-05-27
News
“AI and the Commons” 由譯文作者以 DALL-E 3 AI 平台輔助產出,將此圖形內含所有著作權利採 CC0 宣告貢獻至公眾領域。 原文出處、作者為 Shannon Hong, Timid Robot Zehta, Nate Angell, Kat Walsh、譯文作者李欣屏,使用 ChatGPT 3.5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 過去一年中, Creative Commons 與提倡「更好網路生態(Better Internet)」運動的其他成員,在諸如 MozFest、RightsCon 和 Wikimania 等社群會議上主辦工作坊和會議,聆聽參與者對人工智慧(AI)的看法。在這些會議中,社群成員對於 AI 如何利用 CC 授權的內容表達擔憂,討論涉及透明度、偏見、公平性和權利歸屬等問題。一些創作者擔心他們的作品在未獲取相應評價或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用來訓練 AI 系統,部分人則要求針對公共利益和互惠機制應有更加明確的指引。 2023 年,CC 全球峰會的主題是 AI 與公眾共享,著重於在一個人工智慧存在的世界中為更好的共享機制提供支持 —— 這種共享是符合當前環境、具有包容性、公正、平等、互惠以及可持續的。由 CC 總法律顧問 Kat Walsh、溝通與社群總監 Nate Angell、技術總監 Timid Robot 和科技倫理顧問 Shannon Hong組成的團隊共同合作,透過人工智慧對齊會議 (alignment assembly) 的實施,讓峰會社群參與思考一個複雜的問題:Creative Commons 應如何回應 CC 授權作品在 AI 訓練中的使用?該團隊明確點出 CC 面臨作品被用於 AI 訓練時應考慮的問題,並制定可行的務實介入方法,以確保能被公眾共享的資源在 AI 存在的世界中依舊保持活躍。 峰會期間,我們利用 Pol.is 這個開源即時調查平台,進行一次對齊會議,以收集參與者的意見和投票。有 25 人使用 Pol.is 進行投票,一共投下 604 票, 票數分散於 33 項聲明,平均每個投票者貢獻 24 票。這包括了事先撰寫的種子聲明和參與者建議的想法。 大家一致同意的一點是:CC 絕對不該在 AI 討論中置身事外。全體與會者皆反對 CC 不應參與 AI 或 AI 政策的說法。 Pol.is 彙總投票結果,並將參與者分成不同的意見小組。意見小組由投票傾向相似的參與者組成,與其他組別存在差異。這次討論一共產生三個意見小組。 A 組:護城河守護者 A 組佔了 16% 的參與者,其特點是希望聚焦於 Creative Commons 目前的專業領域,特別是相關倡議活動和立場偏好訊息傳達的進展與開發。他們是唯一支持非商業性公益目的 AI 訓練的組別,這一點與 B 、 C 兩組不同。他們也是唯一反對增訂額外AI模型授權,並強烈反對於美國進行政治遊說的組別。 B 組: AI 監管極繁主義者 B 組佔了 36%的參與者,是人數最多的一組。他們強烈支持 Creative Commons 採取一切可能的行動來監管 AI ,包括新式政治遊說行動或合作、 AI 教育資源、AI模型授權條款、顯名法律和立場偏好訊息傳達,也是唯一支持政治遊說和新的監管機構的組別。 C 組:公平利益尋求者 C 組包含了 32% 的參與者,他們專注於保護傳統知識,保留選擇作品使用場合的權能,以及優先考慮從 AI 中獲得公平的利益。這組強力支持使用傳統知識進行 AI 訓練應取得授權,並分享透過公眾資源獲取利潤所生的利益。與 A 組相同,該組別反對在美國進行政治遊說。 這次集會存在兩個主要限制:參與者的樣本數規模和代表性。Creative Commons 的 Slack 社群有超過 22,000 名成員,且這些人僅占廣泛 CC 社群中眾多成員的一小部分。有 30 人出席集會,並且在投票調查中相當活躍。雖然許多參與者是他們國家的開放運動領袖,能代表更多人的觀點,但這個樣本數太小,不足以完整反映 CC 社群的期待。我們沒有對現場進行人口統計調查,但整體會議的資料顯示美國和歐洲觀點的代表可能在這次集會中佔據過高比例。 想要了解更多具體的重點嗎?請閱讀完整報告。 我們邀請 CC 成員參加由 Open Future 主辦的下一次對齊會議。在這裡報名並了解更多資訊。 發布日期:2024 年 2 月 8 日...
Read more...
Getty 博物館以 CC0 釋出八萬八千件以上藝術圖像
2024-05-22
News
原文出處、作者 Brigitte Vézina、譯文作者 Rong,使用 ChatGPT 生成式 AI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Irises, 1889” by Vincent van Gogh,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採 CC0 揭示貢獻至人人皆可不受著作利限制利用的公眾領域。 近日 J. Paul Getty Museum 以 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釋出一批超過八萬八千件的作品,將其豐富的館藏毫無保留的放入公眾領域。 這與我們在 CC 授權中所倡導的:「公眾領域素材的數位複製品必須保持在公眾領域中」是一致的,也就是數位化的「分身/孿生」創作不應該產生新的著作權利。 根據博物館的新聞稿,「使用者可以自由且不受法律限制地下載、編輯和重新利用高解析度的 Getty 藝術品。」該博物館的開放內容資料庫是藝術靈感的源泉,必定能激發無數的新創運用。眾多寶藏在資料庫中等待探索,如荷蘭藝術家文森·梵谷的《鳶尾花》。自資料庫開放以來,Getty 的網站圖像下載量大幅上升至平均每月約 30,000 次。 此舉對於 CC 在開放文化上的努力:促進文化遺產保存機構,如博物館、圖書館和檔案館文物的開放和更方便地被取用來說,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大事。此外,這也是對我們開放文化的公益基礎設施,含 CC 授權和工具 的有效證明。這些開放的法律工具免費、標準化且易於使用,使得世界各地能對創意內容開放與近用。 讓我們向 Getty 致敬,公眾領域因此支持變得更繁榮,此舉也更加鼓勵了其他機構參與開放文化的行動,讓公眾領域變得更開放與廣闊並使每個人得以受益。我們在近日發布了推動 CC0 和公眾領域標記的指南與最佳實踐準則,歡迎使用者們推薦給各機構參考。 參與 關於使用 CC0 釋出文化遺產、開發與實施開放存取的個別支援、以及參與推廣開放文化活動的相關指引,可以參考以下資料: 參與 CC Open Culture Platform註冊訂閱 Open Culture Matters 電子報支持我們的政策推動專案 Towards a Recommendation on Open Culture (TAROC)取用我們的 CC Certificate 線上培訓透過
[email protected]
連絡 CC...
Read more...
認識 CC 授權與生成式 AI
2024-05-22
News
原文出處、作者 Kat Walsh、譯文作者李欣屏,使用 Chat GPT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CC Icon Statue” by Creative Commons, 其部份內容以 DALL-E 2 AI 平台輔助產出. CC 將此圖形內含所有著作權利採 CC0 宣告貢獻至公眾領域. 很多人會好奇 CC 授權,以及 CC 作為一個組織在生成式 AI 未來可以,或者說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無論是使用受著作權保護之輸入資料進行(機器)訓練,所致法律及道德的不確定性、透過生成式 AI 產生的創作在法律地位或最佳實踐方面的不確定性,以及該項技術對促成及持續開放創用的影響,都使得 CC 更加密切檢視這些議題。我們希望能回應一些常見問題,但我們也承認答案可能很複雜,或仍屬未知之數。 我們使用「人工智慧」和「AI」作為簡稱術語,代指我們所知道的某個複雜領域的技術和實務,近期包含機器學習和大型語言模型(LLMs)。使用縮寫「AI」則是方便討論,但並不理想,因為我們清楚 AI 並不是真正的「人工」(AI 是由人類創造和使用的),也並非「智慧」(至少不同於我們對人類智慧的理解)。 CC 授權及使用著作權資料之 AI 訓練 您可以使用 CC 授權限制他人將受著作權保護之資料用於 AI 訓練嗎? 這是我們最常收到的問題之一。儘管答案取決於具體情況,但我們想澄清一些關於 CC 授權運作及其涵蓋範圍的誤解。 您可以將 CC 授權用於任何需要著作權法下需要取得授權之再利用行為。然而,這些授權無法踰越現存的限制和例外條款;換言之,作為授權者,如果某種使用為著作權的限制和例外所允許,您就不能使用授權來禁止該使用。 這與 AI 直接相關,因為使用受著作權保護之作品來訓練 AI 可能受到現存的著作權例外和限制的保護。舉例而言,我們相信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來訓練生成式 AI 模型在美國境內構成合理使用,而且在歐盟,這類訓練可能受到文字與資料探勘例外的保護。然而,這些限制是否適用可能取決於具體個案的使用情形。 若從被授權人的角度切入——即想要使用特定作品的人,這個觀點也相當實用。如果一個作品採取 CC 授權,該人是否需要在使用該作品訓練AI時,遵循授權規範?不一定——這取決於具體的使用方式。 當 AI 訓練範圍被著作權例外或限制所涵蓋時,您不需要依靠 CC 授權才能使用。當您依賴 CC 授權作為 AI 訓練資料使用的基礎,您需要遵循授權之相關要求。 另一個常見問題是:「遵守 CC 授權條件是否代表您永久取得將該 CC 授權的作品用於 AI 訓練之授權?」 不一定——這裡有個重點值得注意,CC 授權僅能處理著作權法所授予的權限。它們不介入其他法律對 AI 訓練施加的限制,比如就涉及個人資料之材料 / 資料,隱私權法 / 個人資料保護法始終是個重要因素,而且著作權授權並不涉及這一點。(許多種類的個人資料不受著作權的保護,但仍可能受到與隱私相關的法規保護。) 更詳盡的解釋請見下方關於此情境下的 CC 授權流程圖,更多細節則可參閱我們有關 AI 和 CC 授權的常見問題。 CC 授權與生成式 AI 產出 於目前人工智慧技術及實務快速發展、政府努力嘗試 / 摸索監管,以及法院將現行法律適用於相關案件的背景下,我們的目標是為我們的社群提供目前可供選擇的最好建議。如果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創作作品,您仍然可以將 CC 授權應用於使用這些工具創作的作品,並以您希望的方式分享您的作品。您選擇的 CC 授權可套用在您對最終產品提供創意貢獻的作品上,即使由生成式人工智慧系統生成的部分可能無法受著作權保護。我們鼓勵對於那些不涉及顯著程度人類創意投入的作品使用 CC0,以明確作品的智慧財產權地位,並確保公眾領域的成長和繁榮。 著作權之外 雖然使用 CC 授權和法律工具處理生成式人工智慧生成的訓練資料和作品可能能解決一些法律上的不確定性,但它並無法解決全數引發的道德疑慮, 包含隱私、意願、偏見、經濟衝擊以及技術近用和控制等超越著作權範圍的問題。人工智慧可能對人們產生影響的所有層面並不能,也不應該由著作權和 CC 授權全數解決。儘管不存在簡單的解決方案,但顯然我們需要走出著作權範疇,共同努力制定治理、監管框架、社會規範以及許多其他機制,使我們能夠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和實踐造福人類。 我們必須賦權給創作者並讓他們參與其中 生成式人工智慧提供一個驚人的機會,成為支持創作者(無論是個人或群體)的革命性工具,提供新的創作途徑,促進更好的共享,使更多人成為創作者,並使知識、資訊和創造力的共享造福所有人。 不過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例如有關作者辨識和對創作者(以及藝術工作的勞動市場)公平報酬的問題,AI 生成的作品可能在公眾領域中湧現,導致尋找相關且可信賴的資訊變得困難,以及私有化和封閉 AI 服務和輸出的削弱效應,僅列舉部分為例。 對許多創作者來說,這些問題可能是他們不願以任何條件分享作品的原因,不僅僅是不願意透過 CC 授權。CC 希望人工智慧能增強和支持公眾領域,而不是削弱它,我們希望看到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以避免人工智慧將創作者從完全貢獻於公眾領域中排除。 加入我們 我們相信可信賴、符合道德的生成式人工智慧不應該被害怕,而是可以為藝術家、創作者、出版商及公眾帶來更廣泛的效益。我們未來的重點將是: 制定並共享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支持公眾領域的原則、最佳實踐、指南和培訓。我們沒有掌握所有答案 — 或者所有問題 — 我們將與我們的社群合作,建立共享原則。繼續與我們的社群互動,擴大社群,提升多元化、全球聲音,並找到支持不同類型的共享和創造力的方式。此外,與人工智慧開發人員和服務更多地互動,增加他們對透明度和道德、公益性工具和實踐的支持至關重要。CC 將尋求與那些與我們價值觀相符且希望創造支持繁榮的公眾領域的解決方案的合作夥伴合作。 二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管理支持網絡開放共享的法律基礎設施。現在我們有機會重新想像這個時代的共享和創意。是時候建立支持生成式人工智慧更易於共享的新基礎設施了。 我們誠摯邀請您加入我們的工作行列,我們將繼續在這個領域進行公開討論、深入思考並採取行動。關注我們有關人工智慧的部落格系列,訂閱我們的電子報,支持我們的工作,或參加我們即將舉行的活動之一。我們特別期待在十月份歡迎我們的社群親自來到墨西哥城參加 CC 全球峰會,該主題將專注於人工智慧和公眾領域。 與世界上的其他人相同,CC 一直在關注生成式人工智慧,並試圖理解這些令人驚奇的新工具所引發的諸多複雜問題。我們特別關注著作權法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交集。CC 如何透過更好的共享策略,支持這項技術的發展,同時也尊重人類創作者的工作呢?我們如何確保人工智慧在為每個人打造更好的網路方面發揮作用?我們正在通過 CC 團隊和邀請的嘉賓發表一系列部落格文章來探討這些問題,這些文章涉及與人工智慧輸入(訓練資料)、人工智慧輸出(由人工智慧工具創建的作品)以及人們使用人工智慧相關的擔憂。閱讀我們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概述,或查看我們所有有關人工智慧的文章。 注意:我們使用「人工智慧」和「AI」作為簡化術語,代表我們所知的一個複雜領域的技術和實踐,其目前涉及機器學習和大型語言模型(LLM)。使用縮寫「AI」很方便,但並不理想,因為我們承認 AI 實際上並非「人造的」(因為 AI 是由人類創建和使用的),也不「有智慧」(至少不是我們對人類智慧的理解方式)。 發布於 2023-08-18...
Read more...
「有感」素材 WikiData 應用編輯松
2021-11-03
News
由文化部推動的「國家文化記憶庫」收藏了台灣各地的歷史與人文圖片、文字,並且以公眾授權的方式釋出給大眾自由利用,除欣賞台灣之美外,也增添資料利用的附加價值。 CC 公眾授權 (Creative Commons) 是一種對自己的著作物,在公開在網路上的同時,予以保障,讓公眾能夠在有條件的授權條款下,合理的使用你的創作物品。WikiData 是維基百科中列表中跨語言的資料、圖像,並且互相連結的資料庫。 這次的「有感」素材 WikiData 編輯松,我們會帶您探索「國家文化記憶庫」中,以 CC 授權釋出的圖像,傳送到 WikiData 的資料庫中,並且編輯 WikiData 的各項資訊,讓這些富含原住民、鐵道、歷史、人文的圖像,能夠被廣泛應用在維基百科中,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開放,與台灣歷史、人文之美。 11/14 歡迎一起來參與「有感」素材 WikiData 應用編輯松吧,也可以參與 CC Taiwan meetup 和 CC 社群交流喔!...
Read more...
「開放世界中的全球不列顛?」一書中談及的數位民主
2021-11-03
News
Creative Commons 的 CEO Catherine Stihler 在「開放世界中的全球不列顛?」(Global Britain for an open world?) 一書中,談及數位民主和人權的現金發展和體現。 Catherine Stihler 引述《世界人權宣言》第 27 條第 1 款的規定:「人人有權自由參與社區的文化生活、享受藝術並分享科學進步及其利益。」,闡述即使人們是在追求科技創新和進步,也須要在數位隱私、權利之間取得平衡。近年的 COVID-19 流行性疾病導致傳統藝術產業必須在短時間之內以數位的方式,透過網路將藝術、人文作品提供給民眾欣賞,這時候開放的授權方式就顯得格外重要,誠如 “The Open COVID Pledge”,利用 CC 授權條款的開放特性,成功讓數千項防疫相關的技術、設備快速地流通在世界各地,協助醫療人員的工作。文中也談到數位權利的封閉與實踐,並以中國、台灣舉例說明封閉之路並無益處,很多政策、是可以利用開放的方式、協作的工具達到相同的目的。...
Read more...
「重新認識 Vue.js」 by Kuro Hsu
2021-11-01
News
「重新認識 Vue.js」即使該書已經有在販售,但作者 Kuro Hsu 仍支持開放知識的理念,選擇使用 CC BY-NC-SA 公眾授權方式釋出線上版本。 Vue.js Taiwan 社群主辦人許國政 (kuro) 除了本身是一名程式設計師、技術社群參與者、前端程式設計課程、技術書籍作者之外,也支持開放知識的理念,將自己已經在販售的著作「重新認識 Vue.js」採用 CC BY-NC-SA 的方式釋出一個線上的版本,這個版本和實體書的差別,是實體書有完整的第六個章節可以閱讀,而線上的 CC BY-NC-SA 版本提供了有前面五個章節,豐富的內容和範例可以提供公眾在符合授權條款的規範下,自由地閱讀、修改、再散布。 「重新認識 Vue.js」線上版 (CC BY-NC-SA @kurohsu)...
Read more...
來聽唐鳳的 CC open mind!
2021-07-14
News
Audrey Tang photo by @daisuke1230 (CC BY 2.0) CC 的 Open Mind Podcast 做了好幾集,這次邀請到台灣的數位政委唐鳳,除了介紹自己和 CC 的交集和路程之外,也提到國際間都很關切的台灣對抗 Covid-19 疫情的數位抗戰之路。另外今年的 CC Global Summit 已經開始報名了,今年適逢 CC 20 週年紀念,CC 全球社群擴大舉辦了 9/20 ~ 9/24 為期一週的線上活動,除了可以看到很多的 CC 藝術饗宴、著作權相關的講題、開放知識和教育的故事分享之外,可能會有一些目前還保密的慶祝活動,CC 也邀請台灣的唐鳳政委擔任 keynote 講者!千萬不要錯過能夠不用出國、線上和全球的 CC 社群、愛好者交流的機會! 點這邊去聽 Open Mind Podcast...
Read more...
CC Summit 2021 徵稿中
2021-06-04
News
CC Global Summit 2021 徵稿中 今年的 CC Global Summit 全球峰會預計在 9 月 20 ~ 24 日採用線上的方式舉辦,今年是 CC 20 週年,年會也會準備一個特別的慶祝活動! 現在開始到 6/23,如果你有在以下的領域和 CC 產生共鳴和連結,都歡迎到 CC Summit 投稿,和全球的 CC 愛好者交流! 了解或是會用 CC 分享的創作者用各種工具支持 CC 各方面發展的朋友在學術教育領域努力實踐開放近用 (Open Access) 的專家學者在開放館藏 (Open Galleries,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 和文化領域努力實踐開放近用的朋友倡議和推廣 CC、協助改善著作權法或政策的朋友 我們在 CC Summit 見!...
Read more...
Copyright Platform 的四個工作小組介紹
2021-05-27
News
Creative Commons 在 2019 年就訂定出了三個主要的目標,「開放教育、開放科學和開放取用」 (Open Education, Open Science and Open Access)、「開放美術館、圖書館、檔案館與博物館」(Galleries,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著作權法再造」(Legal, Policy and Copyright Reform) ,這三個主要的目標目前都進行中,在 Creative Commons 的 Slack 頻道、Mail List 中,都有各方的研究學者和專家在進行討論、交流和協作。這次 Creative Commons 介紹了 Copyright Platform 中運作的四個工作小組,這些小組負責在不同領域中,研究四個和著作權政策相關的主題,並以國際化的角度尋找其對於開放生態系統的影響,並試著提出解決方案,這四個工作小組分別是: 人工智慧和開放內容網路平台責任版權例外與限制公開分享的道德規範 今年年底,他們也會將研究的成果以文章和在 CC Global Summit 中演說的形式,分享給所有人,如果你也對這些著作權相關的議題有興趣,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加入他們: 加入#cc-copyrightreform Slack 頻道加入 Copyright Platform 郵件列表。...
Read more...
5/18 世界博物館日
2021-05-19
News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2021 Poster by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 is licensed under CC BY-SA 4.0 5/18 是世界博物館日,ICOM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發起了 “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 活動,鼓勵全球的文化博物館、展覽館發起串連的活動,進行恢復和反思:在全球飽受氣候變遷、Covid-19 疫情等影響參展的狀況下,如何透過更開放多元的網路數位化、開放授權、公眾領域和線上展覽的方式,串起不受地域和國界影響的全球性的文化藝術聯展,全球共多達 3,000 多個展館參與。這個網頁提供各博物館如何參與的方法和工具。...
Read more...
Open GLAM 開放館藏豐收的一年
2021-03-05
News
原著|Creative Commons by Victoria Heath、Scann 原始文章連結翻譯|孔德晴、編輯|開放文化基金會(OCF)背景圖|File:OpenGLAM-logo.png 總體來說,2020 年顯然沒那麼順遂。但這篇文章不是要把焦點放在去年經歷過(或是進行中)的各種災難,而是要向大家報告去年的一則好消息:這是一則關乎協作、創新、創意的故事;關乎現在,也關乎文化遺產的開放取用。 2020 年初,“Open GLAM” 這個開放包含 Galleries 美術館 、Libraries 圖書館、Archives 檔案館與 Museums 博物館等典藏機構文物的倡議,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經過包括 Creative Commons (CC) 團隊、CC 全球社群網絡、維基媒體基金會和其他組織成員們多年的通力合作下,史密森尼學會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在 2020 年 2 月 26 日公開宣佈,將把超過 280 萬張 2D 和 3D 數位影像,以及近兩世紀收藏的資料透過 CC0 授權釋出到公眾領域。這成果來自名為「史密森尼開放取用」(Smithsonian Open Access) 的新計畫,在史密森尼學會內容與傳播策略執行長 Effie Kapsalis 匯集多年倡議經驗於 2016 年推出的成果報告中所述,這計劃是跟隨著其他各大大小小典藏機構的腳步而完成的。 圖. 史密森尼學會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宣布開放館藏的 Twitter 貼文截圖 換作是別年的話,單單這一項宣誓就足以讓我們開心地邁向下一年,畢竟這可場振奮人心的勝利!不過 2020 年也真是不平凡的一年,先來回顧一下去年動態: ● 2 月 27 日:史密森尼學會推出史密森尼開放取用計畫● 3 月 11 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 20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 大流行● 4 月 3 日:歐洲新聞台 (Euronews) 報導全球超過一半人口受到封鎖令限制行動 疫情爆發之際,局勢更迭的腳步令人措手不及,典藏機構也瞬間面臨挑戰。 2020 年 Open GLAM 開放館藏的挑戰與機會 疫情大流行初期,Open GLAM 社群很快地就意識到這會對典藏機構帶來顯著的衝擊,而財務上的衝擊尤其明顯。一份國際博物館協會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五月發行的報告中指出,因為典藏機構被迫停業,票券銷售量直落,「預計將近三分之一的機構會裁員,超過十分之一可能因此被迫永久歇業」。位於非洲、亞洲、及阿拉伯國家的機構受到的波及尤其嚴重,也因此不得不大幅裁員、取消企劃。 Open GLAM 社群也意識到,疫情會打斷數百萬名兒童及青年的學業,讓人們無法取用文化遺產,進而加深既有的不平等現象。國際博物館協會也坦言:「現在重要的不只是要如何讓典藏機構得以生存而已。同樣重要的還有該如何動員各個機構的力量,來支持社區保有韌性,有效地從疫情中復原。」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這項全球性挑戰在多年後依然會產生連鎖效應,甚至影響數十年後的未來。來自歐洲數位圖書館 (Europeana) 的 Douglas McCarthy 和英國艾希特大學法律學院資深講師 Dr. Andrea Wallace 也紛紛支持開放取用,他們表示: 「數位館藏的開放取用讓典藏機構得以將極大的能量轉移到它們服務的大眾手中。COVID-19 全球疫情蔓延之際,對於博物館而言,探索如何和觀眾建立新的連結,如何支持創作者、教育家、學界、和創新家,將會前所未有的重要。」 圖.〈玫胸白班翅雀〉(1889) 約瑟夫・巴托羅謬・基德 繪,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館藏 (CC0) 在國際博物館協會發行的一份報告中也發現,「在訪談的博物館中,其數位活動至少取得 15% 成長,特別是在受訪的博物館當中,有一半都有增加其社群媒體活動」。而已經致力於推動開放取用的典藏機構,在這次疫情中得以快速、有創意地因應疫情帶來的挑戰。例如,洛杉磯蓋蒂博物館 (the Getty Museum) 推出線上「蓋蒂博物館挑戰」(the Getty Museum Challenge),邀請參與者使用家中物品重新創作無所有權、屬於公眾領域的作品。館方從世界各地收集到的作品後來也集結成冊,書名為《牆外奇想:指標性藝術作品的靈感再造》(Off the Walls: Inspired Re-Creations of Iconic Artworks),該書的所有收益全數捐贈給藝術家救濟計畫 (Artist Relief)。 當然,今年開放館藏的成果,不是全部都導因於 COVID-19。在新冠病毒出現之前,就已經有許多開放取用的計畫和專案在進行了。事實上,2020 年,下述機構就宣布採取開放取用政策,將數百萬件文物釋出給一般大眾。這些機構包含加拿大安大略省檔案室 (Archives of Ontario)、巴黎小皇宮美術館 (Petit Palais)、德國弗萊堡奧古斯蒂娜博物館博物館 (Augustinermuseum)、德國弗萊堡新藝術博物館 (Museum für Neue Kunst) 、德國弗萊堡自然與人類博物館 (Museum Natur und Mensch)、DAG 博物館系統 (DAG Museums)、西班牙國家圖書館 (Biblioteca Nacional de España)、史密森尼安娜考斯蒂亞社區博物館 (Anacostia Community Museum)、和維也納博物館系統 (Wien Museum)。然而在開放取用運動的歷史中,這悲慘且充滿挑戰的一年,其影響實在不容小覷。這次所經歷的急迫感,綜觀歷史,只有在人為或自然災難降臨時才會出現。然而, GLAM 四大類典藏機構在過去十年因為執行開放取用計畫而受惠不少,不僅讓大眾對典藏機構產生好感和認可,也讓機構宗旨更符合 21 世紀觀眾的需求。但即便如此,這場疫情讓我們了解到,典藏機構的「開放」有多麼的重要。這也成為典藏機構的新典範。 在開放取用運動的歷史中,這悲慘且充滿挑戰的一年,其影響實在不容小覷。這次所經歷的急迫感,綜觀歷史,只有在人為或自然災難降臨時才會出現。 人們在這充滿不安的狀態下繼續生活、工作,唯一有把握的,就是有越來越多的文化機構會選擇走向「開放」。Creative Commons 資深顧問 Sarah Pearson 在去年三月的一場開放館藏線上會議中表示:「此行動將促成連鎖反應,無論是否採用 CC 授權,都會擴大人們分享的意願。」 Creative Commons (CC) 又如何看待開放館藏運動? 圖. 〈善良的路邊女子〉(1887) 安東尼奧・芝諾・辛德勒 繪,由史密森尼學習實驗室取得 (CC0) 顯然,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和待解答的疑問。例如,大多數 GLAM 相關機構的勞動力還是白種人為主,涉及種族正義、平等的議題也還是不被重視。殖民主義式的行事手法也延伸到數位世界,繼續傷害那些遺產遭暴力掠奪的社群。正如 Creative Commons 政策執行長 Brigitte Vézina 和法務與政策實習生 Alexis Muscat 在 2020 年 8 月寫道:「現有的著作權法律根植於西方的概念和價值,無法有效保障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也不能反應或容納原住民族的文化價值。」 Open GLAM 開放館藏的用意不只是透過尊重著作權法律來分享文化遺產,同時也要思考,如何讓開放館藏的推動更負責任、更能促進合作、更符合公平。Creative Commons 希望能透過推動開放館藏 ,尋找因應上述挑戰的解方。以下是 Creative Commons (CC) 正在進行的工作: ● 籌備 Creative Commons 開放館藏認證制度:目前正在籌備開訪館藏認證制度專屬課程的 Alpha 和 Beta 版。想了解更多資訊,請在 2021 年持續關注 CC 的訊息。● 撰寫分析與評論文章:透過部落格和其他管道,分享 CC 對各項議題的想法、見解和分析。例如如何分享原住民族文化資產,怎麼確保公眾領域素材的開放取用等等議題(更多文章)。CC 也曾向歐盟執行委員會遞交數位文化遺產立場報告。● 發表文化遺產開放取用宣言:這份文件經過 2019 和 2020 兩年的努力撰寫而成,內文包括公眾諮詢計畫。全文連結。● CC授權計畫全球網絡開放館藏平台:該平台提供推廣文化遺產開放取用的各個單位相互聯繫、合作的機會。2020 年 Creative Commons 計畫平台獎助金得主名單在此。● 舉辦線上會議:透過開放館藏計畫,籌辦了多場線上會議,主題橫跨著作權、Open GLAM、開放取用等。協辦單位包含歐洲數位圖書館、博物館電腦網路(會議摘要 1、2、3、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曼谷辦公室世界記憶工程亞太地區委員會(詳細內容)。● 舉辦翻譯競賽:透過開放館藏計畫,舉辦了兩輪翻譯競賽,一場於 Creative Commons Global Summit – CC 全球年會舉辦,另一場於歐洲數位圖書館年會舉辦。● 發布多語內容:CC 在開放館藏的 Medium 部落格發布多國語言文章。(各語內容佔比請看這張圖表)● 舉辦開放館藏黑客松:CC 透過開放館藏計畫主辦黑客松工作坊,邀請各界針對文化遺產開放取用進行腦力激盪(報告全文連結)。部分活動花絮在這裡。● 分享真的就是關懷?CC 曾和歐洲時尚資產基金會 (European Fashion Heritage Foundation) 和紐約奧納西斯基金會 (Onassis Foundation) 合作,一同於 2020 年研討會探討時尚資產數位化和對文化權利和價值保持意識和尊重,兩者之間的緊張關係。會議總結點此。...
Read more...
Open Minds… from Creative Commons
2021-02-25
News
screenshot from https://anchor.fm/creative-commons2 Creative Commons 最近開始發行 Podcast 了,主題 “Open Mind” 很 match CC 的理念,讓我們一起敞開心房來聽聽看吧! 目前的這兩集會訪談 2020 上任的 CEO Catherine Stihler,待過蘇格蘭國會和 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 的她對 CC 外來的發展有什麼看法?另外史密森尼學會的資深數位專員 Effie Kapsalis 也會分享這次史密森尼學會釋出近 2 世紀的開放資料進入 CC0 和公眾領域,這樣的作為是為了什麼? Apple, Google Podcast 和 Spotify 各家平台都可以聽到哦!https://anchor.fm/creative-commons2...
Read more...
A Snapshot in Time: CC 全球社群網絡的研究報告
2021-02-17
News
A Snapshot in Time – photo is from Creative Commons Global Summit 2018 by Sebastiaan ter Burg (CC BY 2.0) Creative Commons 自 2017 年起就改變組織策略,從以往和各國組織簽訂備忘錄的合作方式,改為培育和協助各國的社群自主營運。這樣重大的政策改變,對社群的生態造成了什麼影響?全球有 48 個國家的 CC Global Network,又如何看待這一次的改變?組織的政策和社群的經營是否能夠在互信互利的狀態下共榮共存? “A Snapshot in Time” 訪問了一百八十多位 CC 社群成員,期望在轉變之中找到平衡點,對於社群的經營來說,這是一個值得參考的研究報告。 A Snapshot in Time: A Look at the Creative Commons Global Network: https://creativecommons.org/2021/02/10/a-snapshot-in-time-a-look-at-the-creative-commons-global-network/摘要: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FY2QdtfOXLon_dOb5XDE7qROz5NhMhvn/view完整報告: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GOCxm_EUMLF7LscA7PqqCOjCTOoKIgF8/view...
Read more...
公眾領域古謠造就現代洗腦神曲
2021-02-08
News
圖片:十九世紀水手下班後的日常(公眾領域)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a_shanty…… 最近 Twitter, TikTok 上爆紅的洗腦歌曲 “The Wellerman” 是改編自 “Sea Shanty” 這首過去水手在船上長時間工作時,會互相傳唱,打發時間和休閒的一首民間歌曲。”The Wellerman” 的創作者 Nathan Evans 也因為這首歌,被唱片公司簽下,辭去郵差的工作。 有人說現在因為要長時間在家保持社交距離,和長時間在海上工作,寂寞需要抒發、藉由歌唱來轉換心情的方式很像。也因為無著作權、公眾領域的特性,讓 The Wellerman 快速流傳和被改編成各種版本的演奏方式和歌曲,我們也能在追溯來源的同時,了解古時的歷史和文化,同時體驗現代和古典的融合,而這也是 CC 授權有 CC0 可以選擇把著作物釋放到公眾領域的原因之一。 This article is inspired by 郵務人員、船夫號子與公眾領域 (CC by Catherine Stihler) https://creativecommons.org/……/the-postal-worker……/ 洗腦神曲 The Wellerma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gsurPg9CkwToday Show 採訪 Nathan Evans 從郵差變身為百萬音樂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UUcx1KJ-UDear Calypso (Sea Shanty 原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bgVTFkH3w...
Read more...
公眾領域日!迎接 1945 年的作品進入 Public Domain!
2021-01-01
News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The Great Gatsby, F. Scott Fitzgerald. 每年的 1 月 1 日是公眾領域日 (Public Domain Day),在這一天,全球因為著作權法年限的不同,會有非常多的作品進入公眾領域,亦即該作品不再受到著作權法保護,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無償地利用它。今年,美國著作權法年限滿 95 年(1925 年)的作品進入了公眾領域,其中包括了曾經多次被翻拍成電影的 “The Great Gatsby”,和許多令人著迷的小說和音樂作品。 Jennifer Jenkins, Director of Duke’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Public Domain 整理了這些 1925 年的作品,一起來看看吧!https://web.law.duke.edu/cspd/publicdomainday/2021/Internet Archive 也演奏了一些 1925 年的歌曲,正因為這些作品進入公眾領域,才能夠自由地被演奏和重新詮釋呀!https://www.youtube.com/watch?t=1847&v=-EfDubFBdwM……如果你也認同 Public Domain,歡迎一起來簽署公眾領域宣言,這裡有繁體中文版:https://publicdomainmanifesto.org/manifesto/#zh-hant...
Read more...
CC支持維基媒體基金會向WIPO提出成為觀察員的申請
2020-09-27
News
維基媒體基金會網站截圖 https://wikimediafoundation.org/zh/ 本篇聲明翻譯自”In Support of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WIPO Application“,2020 Catherine Stihler,CEO of Creative Commons at: https://creativecommons.org/2020/09/25/in-support-of-the-wikimedia-foundation-wipo-application/,譯者 Lucien C.H. Lin, Chapter Lead of Creative Commons Taiwan,與原作同採 CC BY 4.0 發布。 參與跨國領域層級的政策制定,是CC組織的角色之一。 感謝身為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永久觀察員的狀態,在這個型塑全球智慧財產權法的聯合國機構裡,我們能具體實踐前述角色。 然而,一些天前,維基媒體基金會向WIPO提出,成為觀察員的申請被凍結了。 維基媒體基金會,著名的自由線上維基百科背後支持的組織,就確保知識能被普及近用這個目標,已獲得長足且顯著的進展,這個目標也完全為CC組織所分享。 維基媒體基金會在政策競爭場域的聲音,反映了公眾及社會總體的合法權益。這個聲音必須要被聽到,以實現一個公正及平衡的智慧財產系統。 CC組織因此完全地支持維基媒體基金會加入我們成為WIPO觀察員的申請,並希望申請凍結的狀態能迅速地被解決。 共享對任何人任何地方進行知識解鎖的目標,我們是站在一起的。...
Read more...
千呼萬喚始出來–CC 4.0 已有正式華語翻譯!
2020-01-16
News
林誠夏,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本篇摘要報導改寫自「莊庭瑞,CC 4.0 授權條款全文已有正式的華語翻譯版本」。 2020 年才開始,CC 4.0 的翻譯工作就迎來了好消息!CC 組織已於網站發表消息,公告 CC 4.0 授權條款,已有了正式的傳統華語版本、以及簡體中文版本的翻譯;原中研院 台灣創用 CC 辦公室網站亦更新了相關資訊。到這個階段,CC 4.0 的中譯工作就算已經 全然告一段落,未來大家除了在授權條款的簡明標示上,有授權標章 (Commons Deed)可以 使用,若要論到條款內容的細項,也已經有全文翻譯的正式版本可以參照! CC 4.0 與過往版本的最大不同處,在於採翻譯政策取代本地化政策,也就是說,條款內容 不再依據各司法管轄區的法律來做本地化調適,而僅就字義做最小誤差的語言翻譯,這個作 法的優勢是讓素材能夠跨域傳散,而不會有條款內容的差異,配合資料庫特別權利的描述, 這一個版本的 CC 授權條款,非常適合資料型素材的使用,所以,如果您的作品是資料型專 案、或是影像、樂曲本質不受表現語言限制的素材,非常建議採用 CC 4.0 版本的條款來發 布,或是延用 3.0 台灣版本的授權條款時,增設「及其他版本」等向 4.0 相容的公告。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deed.zh_TW 嚴格來說,華語傳統體和中文簡體在使用上有實質的差異,舉例來說,在軟體開發領域 頗讓工程師困擾的,就是行列的意涵完全相反,華語傳統體上採直行橫列,於中文簡體則是 直列橫行,所以 CC 4.0 在進行翻譯時,是將華語傳統體及中文簡體視為近似但卻實質不同 的兩種語言,並非單單只是字體的轉換,而是就語文使用習慣的不同,而分別進行翻譯工作。 然而,翻譯的參與者亦透過實體會議和電子郵件的方式討論,來互相分享想法與經驗。相關 的翻譯工作於 2015 年開始,一直進行到 2019 年底,這些歷程可以參照 CC 網站上的紀錄 。而為了審慎處理且收納廣域社群的意見,華語傳統體的翻譯文稿,於 2016 年時也假台 灣創用 CC 網站上,依流程進行過公眾評論。 http://www.creativecommons.tw/blog/20160605 當前這版華語傳統體的翻譯版本,主要是供在台灣、香港的朋友使用,但畢竟兩地的使用習 慣仍有部份差異,所以,在一些重要名詞的翻譯上,華語傳統體的翻譯採斜線 / 的方式,要 點列示,以協助使用者能快速理解,而不會產生誤會,依莊庭瑞的整理,主要有三個地方: Copyright and Similar Rights 翻譯為 「著作權及相似權利」 / 「版權及相似權利」Moral rights 翻譯為 著作人格權 / 精神權利Attribution 翻譯為 姓名標示 / 署名 以上用法左列為台灣一地的多數用語,右列為香港一地的多數用語。由歷程上來看, CC 4.0 授權條款的華語傳統體的翻譯,是由林懿萱起草,其後有林誠夏、陳舜伶、王家薰等人 參與相關討論與聯繫工作,莊庭瑞就翻譯模式與 Creative Commons 的 Diane Peters 進行 協調,並確定翻譯內容以及上線時程。 Our 4.0 License Suite Is Now Available in Simplifie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2020/01/02/cc-licenses-in-simplified-traditional- chine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legalcode.zh-Hant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legalcode.zh-Hans CC 4.0 授權條款全文已有正式的華語翻譯版本: http://creativecommons.tw/blog/20200103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Simplified Chinese: https://ai.glossika.com/blog/differences-between-traditional-chinese-and-simplified- chinese https://wiki.creativecommons.org/wiki/Legal_Tools_Translation/4.0/Chinese_- _Traditional_and_Simplified http://www.creativecommons.tw/blog/20160605 https://tinyurl.com/sc2zt9c Lucien C.H. Lin, CC BY-SA 4.0, revised from “Tyng-Ruey Chuang, CC 4.0 授權條款全文已有正式的華語翻譯版本”. Right from the beginning of 2020, we have a great news to everyone, from the Creative Commons, about the finaliz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formal CC 4.0 translation for the zh-hant and zh-hans version. The origin of CC promotion activities in Taiwan, CC Taiwan Office at the CITI of Academia Sinica has made this news published on its website as well. Reaching this stage, we can finally say that the translation work for the Traditional ZhongWen has come to the end point. From this day on, when declaring your materials under the CC 4.0 licenses, not only you can use the Common Deed on it as a short summary, but also you can attach the officially translated terms in details on it as a legal reference. The crucial difference between CC 4.0 and previous versions is that the translation policy is used to replace the localization policy, that is, the content of terms of CC 4.0 licenses shall no longer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diversely legal system of each jurisdiction, instead, only the translation will be performed to make the CC legal terms available in different languages. With this advantage of reducing discordance for the CC legal texts, materials published under CC licenses shall be disseminated cross- boundary in a more efficient way.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CC 4.0 licenses come with the management of sui generis database right, if you are planning to publish your data project, image work, or musical composition under CC licenses, the 4.0 version is much recommended. Essentially, all the objects mentioned above might usually be reused beyond the limitation of human languages, that is, if you would make these work available under the CC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s, or the CC 3.0 Taiwan version with an additional “or later version” statement, all of that shall be shared and promoted at maximum.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deed.zh_TW Strictly speaking, there is a substantial difference i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ZhongWen and Simplified ZhongWen . For example, what troubles software engineers very much in the interface design area is that the meaning of “column” and “row” might sometimes be completely opposit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ZhongWen and Simplified ZhongWen. So in the process of CC 4.0 translation, the voluntary participants treat the Traditional ZhongWen and Simplified ZhongWen as two similar but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languages when performing the translation work. It is not just about the conversion of fonts, but involved with diverse meaning and use of languages. However,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translation also do their sharing about ideas and experiences in good faith through physical meetings and e-mail discussions. Relevant translation work began in 2015 and continued until the end of 2019. These processes can be referred to the records on the CC website . In order to thoughtfully handle and accommodate the opinions of the wide-area community, the translation draft of the Traditional ZhongWen was also made available for comments on the CC Taiwan Office website in 2016 for the public reviewing. http://www.creativecommons.tw/blog/20160605 The translation for Traditional ZhongWen version is mainly expected to be used by people living in Taiwan and Hong Kong.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habits and common wordings between the two places. Therefore, some important nouns in the Traditional ZhongWen version are translated in the slash / emphasized method, in order to help users understand these diversities quickly without misunderstanding. According to the summary made by Tyng-Ruey Chuang,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points are: • “Copyright and Similar Rights” are introduced in the different common wordings between Taiwan and Hong Kong together in the first expression, “Moral rights”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personal right for copyright attribution” and “virtuous respect status”,“Attribution”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name provenance” and “name signature”.The left of the above listed examples is the majority term in Taiwan and the right is the majority term in Hong Ko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the translation of CC 4.0 for Traditional ZhongWen was drafted by Yihsuan Lin, and then Lucien C.H. Lin, Shun- Ling Chen, and Ally Wang participated in the relevant discussion and contacting efforts. Tyng-Ruey Chuang and Diane Peters of Creative Commons help with the coordination of translation model and manage to make final confirm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content and publication schedule. Our 4.0 License Suite Is Now Available in Simplifie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2020/01/02/cc-licenses-in-simplified-traditional- chine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legalcode.zh-Hant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legalcode.zh-Hans CC 4.0 授權條款全文已有正式的華語翻譯版本: http://creativecommons.tw/blog/20200103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Simplified Chinese: https://ai.glossika.com/blog/differences-between-traditional-chinese-and-simplified- chinese https://wiki.creativecommons.org/wiki/Legal_Tools_Translation/4.0/Chinese_- _Traditional_and_Simplified http://www.creativecommons.tw/blog/20160605...
Read more...
CC 的藝術創作思維:專訪新媒體藝術創作蔡宏賢總監
2019-09-30
News
本篇專文由開放文化基金會的實習生何家瑜,採訪創用 CC 推廣者之一的蔡宏賢先生 (Escher Tsai),從藝術創作者的角度談 CC 授權對藝術創作的一些想法與經驗分享。 本篇文章採用 CC 姓名標示 4.0 公眾授權釋出 蔡宏賢(Escher Tsai),現職新媒體藝術創作團隊 Dimension Plus 創意總監,以及擔任 playaround 電子藝術與數位環境工作坊策畫人。2008 年,接觸了自由軟體鑄造場,並且在台灣創用 CC 計畫主持人莊庭瑞老的引薦之下,了解創用 CC 的理念,與開放文化、開放資源的精神相符,進而開始推廣創用 CC。並在 2009年,參與「混合與分享」CC 綜合藝術展,以〈CC歷程〉為題分享他的經驗。 創用 CC 像是一種態度和信仰 創用 CC 的理念在市場上的接受度呈現正反兩極,認同 CC 的理念者,會快速接受,並且福音這個精神,好比說:小時候路邊有奉茶的概念,在街口放置大茶桶,路過的人就可以去喝茶休憩一下,當你喝了茶解了渴之後,就會知道這個茶對於對於口渴的人是有幫助的,而會願意去分享這件事情;相反的,如果一開始就不接受創用 CC,甚至還會對抗,這就不是一個開放分享的人,就像是進口一批不錯的牛肉,但是他選擇自己吃光而不願意分享。每個人的人格特質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不同,而分享的本質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才可以看得更高、走得更遠。」 老師也有提到在參與 playaround 工作坊的學員,在活動結束後都有給他回饋:「我認可也接受開放的態度跟精神,那接下來就是我的事了。」在之後的創作上,他們也同樣會將開源的精神分享出去。 REMIX 可能會失去作品原有的初衷 在推廣 CC 的過程中,蔡老師期望透由創用 CC 開放的精神,讓創作可以自由流通,用善意換取善意,發揮創作的價值,但有的時候卻成了反效果,因為有些人不一定完全散佈你的善意,在使用完原創者的作品後後卻變成是他的作品,沒有再分享出去,甚至會宣稱這是他所創作的作品,不只違背了創用 CC 分享的本質,進而也出現作品意義上的扭曲,例如:「白傘計畫」。 白傘計畫的定位為社會運動,比如說社會不公的現象,我們無法接受,但又不能太多招搖的抗議,因此想出投以影像的方式去抗議這個現象,但在開始實行之後,竟然還有人問可以不可以投影卡通圖案,他覺得這樣比較親民搞笑,在這件事情的本質上,已經被扭曲原有的想法,這也反映出當今社會大眾的現象,對於創作分享的作品理念,在分享的過程反而會被忽視。 然而,對於創作者而言,當作品出現之後,他可以選擇和大眾分享作品,當選擇分享的時候,他的作品可能在經過他人之手後,失去原本作品的構想,當這樣的事件一直發生的話,創作者可能會變得不願意再分享,也讓創作失去了開放流通的精神。 藝術創作最在乎的是本質 ❝ CC 是一種快速分享的工具,它沒有辦法提升作品本身的價值 網際網路的便捷性改變了現代人的習慣,上網看到不錯的文章、照片或資訊,點一個分享鍵不到 3 秒鐘就可以散佈出去,但會選擇分享的人,不外乎是因為這東西夠炫、夠酷,讓看到的人願意分享,得以一傳十、十傳百,被更多人看見。反觀來說,大多數人願意分享是因為這東西有價值,因為我喜歡,所以我去分享給更多人知道,而不是因為作品有了開放的創用 CC 授權方式,讓作品變得更容易被分享。 ❝ 如果這個作品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即便有再多的工具、再快的流通方式,人們還是不願意去分享的 在一開始推廣 CC 的時候,蔡老師也希望可以透過 CC 的傳播或是 CC 授權工具讓更多人使用,但在長期下來才發現:「如果你的作品夠好,使用開放授權與否並不重要。作品如果不好,有 CC 授權也不會有什麼幫助。」因為創用 CC 本身並沒有辦法把作品的價值提升上去,我們應該想辦法讓更多有價值的創作使用 CC 授權釋出,而不要花時間說服所有人都一定要使用 CC 授權。」 新的世代會有嶄新的融合 CC 的精神理念就是用善意換取善意,創用 CC 一直沒有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即便這是個非常好的理念,卻因為過去的困難跟挑戰,目前都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但是現在的科技和技術條件不同了,blockchain 或是有 AI 都能夠充分和藝術作品融合,這些都有可能讓創用 CC 在藝術圈,有很不一樣的變化。 最後,蔡老師鼓勵現代的年輕藝術家:「過去的創用 CC 在前期雖然有前輩們的做法,但到了年輕的世代,會有更多的面相可以去結合藝術和創用 CC,這便會成為一個嶄新的生態系統。」...
Read more...
CC是鼓勵音樂人創作與流通的管道:專訪台灣音樂創作人豬頭皮
2019-09-06
News
本篇專文由開放文化基金會的實習生何家瑜,採訪創用 CC 推廣者之一的朱約信先生,從創作者的角度談 CC 授權對音樂創作的一些想法與經驗分享。 本篇文章採用 CC 姓名標示 4.0 公眾授權釋出 創作的精神,就是分享 朱約信,以豬頭皮為藝名,1990 年出道,至今在音樂界闖蕩即將滿 30 個年頭,起先以政治異議歌手和台語饒舌音樂闖蕩樂壇,身兼歌曲創作人、金曲獎歌王、新台語歌運動的成員之一,並且與蕭福德以及一群熱血搖滾基督徒青年音樂家於2001年組成「搖滾主耶穌」福音樂團。在2004年,台灣創用 CC 計畫的主持人莊庭瑞邀約他寫歌推廣 CC 音樂,便成為台灣 CC 音樂的推廣大使。 獨樹一幟擁有自我風格的他,作品就如同他外表給人的印象一般,幽默風趣之外,也有一種無厘頭和嘲諷時事的感覺。而這,就是豬頭皮的音樂,他的信仰,他的傲骨人生。講到這裡…您是否跟我一樣,不禁好奇這麼「傲骨」的一個人,為何會開始推廣 CC ,且同時也是台灣第一位使用 CC 授權發行音樂專輯的音樂創作者! 一見到朱老師本人,椅子都還沒坐熱,老師熱情地拿出一系列 CC 授權音樂的作品送給我們,並且一一介紹這些作品。憶起當年加入推廣 CC 的初衷,那時的他已經離開唱片公司,成立自己的獨立音樂工作室,可以自己跑自己的音樂,不會被唱片公司所侷限。 創作者有選擇版權歸屬的權利,但大多數的創作者其實在創作歌曲後,不太會去管權利歸誰,或是產品如何被使用,無論是否被發表、錄音,甚至燒成 CD 或是黑膠唱片,因為他們都希望作品可以被更多人看見,即使讓別人使用都沒有關係,但是對創作者而言,也都會希望說:「我不只是創作,而是希望創作的同時也能夠賴以為生。」 至今,音樂界的波動起伏很大,現在樂團很多、音樂創作者也很多,數位音樂、YouTube 也都在改變音樂界的生態,雖然加速了音樂的流通,但市場上買單率卻不比從前。當創作者的作品不被大眾所購買,那豈不是就要餓肚子了! CC 音樂推廣路上的困難 朱老師在三年前出版「人生半百古來稀」黑膠唱片,慶祝自己 50 歲大壽,在出版後便將 CC LOGO 標上去,末班發行交由 SONY 做代理發行,但卻被要求把 CC LOGO 拿掉。 音樂如果受限於商業利益,便會侷限了它的發展空間。對於大多數公司而言,商業利益往往是最大的考量。「我們音樂人能做的就是,直接推廣 CC 授權合理化使用的概念去給大的音樂公司。」並不是說整張專輯都要使用 CC 授權,而是在專輯裡面的某一首歌,可以用 CC 授權釋出,甚至是拿來辦活動,以作為推廣的方式,不只是可以將一首歌散播出去,也可以讓別人 remix 我的創作,用創作激盪創作,保持社會共享開放的精神! CC 授權是一個解決僵局之道 老師認為現行著作權法的管制法規太嚴格,因為將著作的所有權利保留,這樣嚴格的規定下會導致作品被再利用機率趨近於零,因為研究法條很麻煩,容易踩到侵權的邊界,多數人會選擇乾脆不要用,但是不被廣泛流通和利用的話,創作者也無法快速傳播其作品與和其他創作者交流的機會,而創用 CC 授權就是一個解決僵局之道。老師認為「 創用 CC 的理念就是合理的共享、使用與開放。」因為如果毫無限制的開放,創作者不僅會難以獲利,也無法鼓勵到後面有著音樂夢的創作者。CC 授權屬於部分權利開放,創作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決定自己的作品要讓別人如何使用,當音樂合理化的開放時,作品可以被更多人看見,也會讓自己的名聲越來越響亮。 鼓勵音樂創作是一定要做的事情 推廣創用 CC 授權應該要回到推廣的初衷:鼓勵大家多多創作和共享流通。創作物夠多了,才更有機會得以共創共享,期望更多人可以合理化的去分享與創作,也讓創作者有合理的收入可以創作以及溫飽;使用者可以合理方便的去使用。同時,相關政府單位,如文化部,應該以更開放的理念協助舉辦各種音樂比賽,將創作的成品使用 CC 授權的方式,讓參與的人可以在現行著作權法之外,選擇自己想要的公眾授權方式,不儘可以讓音樂創作增加被使用的誘因,更能夠讓創作在全世界流通,發揮創作更大的價值。 註1:CC 授權音樂2004年09月『來唱我的歌-(CC)授權計畫』。2004年10月《搖滾主耶穌》朱頭皮音樂。2005年11月《秋天的孩子》-李坤城 紀念 孩子 李卓奇。(典選音樂)。2006年09月《朱頭皮大戰豬小妹-《手機答鈴短歌行》》典選音樂。2008年《卡巴卡-CABACA》(CC亞洲樂團合輯)喜馬拉雅音樂。2009年07月【搖滾主耶穌-2】。2011年09月【搖滾主耶穌-3】。2016年2月 ep cd「拷秋勤之歌」。朱頭皮音樂。大吉祥整合。2016年2月 ep 黑膠「挪威的木頭」。朱頭皮音樂。大吉祥整合。...
Read more...
CC 熱浪的推波助瀾:專訪 CC 推廣者趙柏強(bobchao)
2019-08-27
News
本篇專文由開放文化基金會的實習生何家瑜,採訪創用 CC 推廣者之一的趙柏強先生 (bobchao),從 CC 推廣者的角度談經營社群的一些想法與經驗分享。 本篇文章採用 CC 姓名標示 4.0 公眾授權釋出 對於資訊科技如何協助人類組織體有著濃厚興趣的 bobchao ,2007 年在原先創用 CC 的開發者 Jedi 的邀請下,正式踏入創用 CC 計畫,起初擔任的職位為軟體工程師。爾後,因本身對於開發社群、推廣與行銷一直有著職涯期待,在與台灣創用 CC 計畫共同主持人莊庭瑞老師的討論下,2009 年轉為創用 CC 計畫的社群發展經理。舉辦過創用 CC 好愛聚活動以及各種教學工作坊等,同時也積極參與各個開放社群團體。現為開放文化基金會董事以及 MozTW、COSCUP 的重度社群參與者。 在經營社群中,我們不禁好奇他的動機是什麼?能夠凝聚這些來自於不同地方、不同年齡層的社群人,一同推廣創用 CC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這樣的熱血參與者都在想些什麼吧! ❝要透過個人的力量快速推廣,其實就是不斷地在社群之中刷存在感 「讓一個想法可以快速的流通與傳遞,不外乎就是運用大眾傳播的力量,除此之外,便是個人的發聲。」 社群最匱乏的資源就是財力,在訊息的傳遞和理念的推廣上,往往不如政府機關或一般公司行號,能投入資源在大眾媒體上。在社群媒體和網路吃到飽還不是那麼普及的年代,從網路的文章分享,再一步一步走入實體的社群聚會中,闡述 CC 的理念,就是 bobchao 一開始的創用 CC 傳教方式。 如何讓 CC 被更多人看見?bobchao 提到:「推廣不外乎就是運用大眾傳播的力量去宣傳。」因為這是最直接且最快速的影響力;而作為個人,「就是盡量用自己的力量去發聲,積極去參與各個社群。」讓他們知道你的存在,讓他們知道 CC 的存在,因為人跟人之間的關聯,是可以透由一個點去建構成一個面,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會聽到各種面向的聲音、想法,而這些會在細嚼慢嚥之後產出新的東西。 在這樣的氛圍下,我們都在共同討論一樣的話題,即使以後對外說你不是 CC 的一份子,但在這個當下,你也會成為我們的一份子。用群體感化群體的方式,這便是社群的氛圍,不僅只是從個人做起,甚而可以影響到整個社群,所以 bobchao 強調:「讓自己積極投入參與是很重要的,沒事的時候,也可以常常在社群中發聲,刷一下存在感,這就是社群傳播呀!」 ❝我本身就是個很雞婆的人,喜歡教別人也喜歡分享 「我從以前就很喜歡撰寫文章,並且樂意讓更多的人看見我的作品,雖然曾經有人擅自拿我的作品去利用,但後來想想,這也好像沒什麼了。」 創用 CC 授權方式改變了現行著作權法的規定,在 CC 授權的保護下,無論使用或是改作他人作品時,不需要用傳統的方式再取用前先找到原創者,這樣的改革讓創作者更容易表達他的意念。如此以來,可以減少溝通成本,達到加速資源的傳遞和互相流通,以及減少雙方的認知差異,就像是定型化契約的概念,以後我們看到這個東西,就會知道它就是這樣使用。創用 CC 就是一種用以鼓勵大眾將資源交換,透過網路快速交換流通之後,可以得到更好的資源,如此正向循環,以善意換取善意的理念。 ❝由下而上是社會運動的根基 若要推動一項政策,大多數的人可能認為由上往下、從政府開始推動是最快速的,但我們往往忽略現有的社會運動,其實並非是從上到下的過程。 bobchao:「我其實比較偏好小政府主義。」 單單由上往下會很容易漏看各種脈絡,因為社會運動的開始都是先對某樣事物有所反對,現有的體制下規定是如此,在歷史脈絡中也是照這樣行走,即使提出的新機制真的非常好,也不見得可以符合每一個歷史脈絡應該要走的地方,更不代表社會可以接受。 bobchao 認為:「由下往上是社會運動的根基,從個人到社會開始發聲,讓創用 CC 的授權方式讓更多人知道並且使用,最終的期待應該放在期待大部分的人至少都反思過著作權的問題,使之蔚為風氣。」如此一來,當我們自發地授權他人使用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可以表達我們要訴說的理念,讓更多人接觸並且有反思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是做為理想模式的 prototype ,可以從中發現一些新的議題,便可以藉這些 prototype 再精進,逐步影響更多人一同參與。 ❝成功帶來成就感,但失敗也代表了成長 我們問到是什麼動力,讓 bobchao 致力於推廣 CC ,並且協助各大社群團體可以持續的去做並且保有熱情呢? 只見他靦腆的笑著說:「這問題,我也時常問自己,但答案始終如一,來自於成就感!」 「失敗也是一種成長!」無論最後的結果如何,這都代表著在自己努力做的事情上面有逐漸改變,當成功的機會越來越多,就會規劃越來越遠的計劃,同時可以訓練自己的眼界,想要看見努力後的自己,在 10 年後它的成果會是什麼樣子,對社會又有什麼改變。 bobchao 是一個非常熱衷於學習的人,他希望可以在他所想學的事物中,透過像 CC 這樣的開放授權和龐大的資源,能夠有捨有得,我願意付出,同時我也可以從別人身上學到,正是這種互相學習、分享的快樂,是他一直樂於去傳遞更多開放資源的原因!...
Read more...
CC從開源熱潮中萌芽:專訪台灣創用CC計畫主持人莊庭瑞老師
2019-08-10
News
本篇專文由開放文化基金會的實習生何家瑜,採訪台灣創用 CC 計畫主持人莊庭瑞老師,從推廣者的角度談在推廣 CC 的一些想法與經驗分享。 本篇文章採用 CC 姓名標示 4.0 公眾授權釋出 種下 Creative commons 在台灣的第一批新芽 時值 2003 年,莊庭瑞老師已在台灣中央研究院進行學術研究的工作達快十年,那時因為國際間吹起自由軟體運動風潮,中研院也開始推行自由軟體鑄造場的推廣計畫。該計畫目的是將自由開源軟體的開發模式以及授權和各項應用在國內進行推廣工作,同時,國際組織 Creative Commons 也正在推行著作物的自由散佈跟使用,並且正在尋找國際上的夥伴,因此,自由軟體鑄造場的第一任專案經理李士傑以及計畫成員陳舜伶,便將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 的觀念帶進來台灣,並由莊庭瑞老師擔任計畫主持人,將開放授權的觀念傳遞出去。 莊老師本身是資訊背景出生,在使用軟體方面常會使用別人開發好的程式作為資訊或是電腦科學使用,因為開源 (open source) 的理念已經逐漸擴散,這樣的作法在資訊界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然而,創用 CC 授權的概念是著重在著作物能夠被其他人自由散佈跟使用,這與開源軟體或是自由軟體的公眾授權的概念可以說是如出一徹,甚至可以相輔相成,因此當 Creative Commons 這樣的公眾授權條款出現並且需要去推廣時,莊老師更義不容辭地接下了這個計畫,促使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成為 Creative Commons 在台灣的合作夥伴,莊老師也就成為「台灣創用 CC 計畫」的計畫主持人。 創作者與其他人的溝通介面 ❝ CC 授權讓研究素材更方便被取用 數位化的時代,因為網路的便利性,我們隨時可以在網路上蒐集到各式資料,但是如果恣意使用的話,容易產生法律上的糾紛。在學術界,因為教學的關係,這種狀況更是普遍,學校老師因教學所需、學生因作業所需,便會上網抓取一些別人發布的資料或是素材,而這樣看似合理的行為,卻有可能導致著作權法的爭議甚至是進而產生訴訟。 另一方面,對於進行學術研究者而言,首先要參考很多論文資料,但往往都會出現一個問題,即使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的論文資料,但是大多數文章並沒有開放供閱讀或下載,這在研究中會產生很大的不便利性。 在取用網路的資源下,不僅會擔心面臨著作權法的問題,同時也讓資訊無法交流分享,而創用 CC 的授權方式便是改善這樣的情況,例如:Open Access Journal,以公眾授權的模式釋放作品的期刊文章,以 CC 授權條款釋出,讓使用者可以便於取得論文而且利於閱讀。且在學術合作上,如果能夠合理化的使用 CC 授權,在研究素材的整理是有幫助的。比如說:「我做一些論文的摘要,或是有一些田野調查的成果,在自己有做整理的同時,我講它發佈到網路上,並且使用創用 CC 的授權方式釋出,而其他的人為了共同的目的,也把他整理的東西共享出來,這便稱之為協同作業。」這樣的協作模式可以讓學術的研究達到最佳化,達到共享、共創的理念! ❝ CC 在創作者與使用者之間扮演的是使用方式資訊傳遞的介面 老師以人機介面做一個舉例,「假設今天有一個平板電腦,我們應該要設計一個 interface,讓使用者能夠清楚道我按了什麼鍵會有什麼樣的回覆。」同樣的, CC 授權條款因為有簡單辨識的授權標章,標章裡面的元素也有簡易的說明,使用者只要知道 CC 授權是什麼,在取用作品上看到 CC 的授權標章就知道可以怎麼使用。而這樣的介面,不僅可以降低溝通成本,亦可以促進人跟人之間的互相交流,對於使用者而言,他可以快速取得作品,甚至改作讓創作得到更大的價值,而對於原創者而言,因為我的作品被使用,增加了他的曝光度,也會得到而外的成就感,這樣的授權條款,就是創作者這端傳遞給使用者這端的介面。 社群合作、共創共享 以往若問:「什麼是創用 CC?」可能會有很多人回答不知道。現在在創作者的圈子,CC 授權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相關的 CC 素材也是唾手可得。若論體制面的改革,莊老師認為創用 CC 計畫並不算是成功的,但在推廣創用 CC 的知識和理念十餘年下來,並偕同教育部的宣導下,著作財產權的課程中,總免不了提到公眾授權領域的概念跟實務運用,漸漸地,更多人已經進入了創用 CC 開放授權美好的世界。 2015 年,創用 CC 計畫決定將資源回歸社群,讓 CC 社群用自己的方式去推動,甚至可以由台灣對自由文化、公眾授權有理念的社群成立成組織,由該社群或組織去做相關事務的協作與調整。同年,遂與開放文化基金會合作,委託其進行新一版的 CC 推廣教材與活動。2018 年七月,Creative Commons Taiwan Chapter 也因應全球 CC 社群網絡的啟動而誕生,亦將在台灣推廣 CC 的計畫從中央研究院移轉到開放文化基金會,把由上而下的推動歷程,轉變為由民間進行推動,期許政府各部會在開放資料的熱潮下,能夠落實資料在開放給公眾時,使用讓民眾能更自由、開放地利用資料的創用 CC 授權。 下一篇:CC 熱浪的推波助瀾:專訪 CC 推廣者趙柏強(bobchao)...
Read more...
那些 Global Creative Commons Summit 2019 有趣的事
2019-06-18
News
充滿葡萄牙文化特色的 CC Summit 網站首頁 洪華超 & 李欣穎, CC 姓名標示 4.0. CC Summit 今年 5 月 9 日至 5 月 11 日,在風光明媚的葡萄牙里斯本 Museu do Oriente 的會議廳進行,共有約 450 名來自全球 100 個國家的 CC 推動者與參與者參加。 年會以世界各地的 CC 社群為主角,除了 CC 藝術家、創作者們的齊聚交流之外、超過 130 個演講、工作坊主題,包含建立創作共用共享的科技工具、包含與開放相關的性別、平等、多樣性、反種族歧視等等各項議題的討論之外,也對 Creative Commons 三大核心目標:「開放教育、開放科學和開放取用」 (Open Education, Open Science and Open Access)、「開放美術館、圖書館、檔案館與博物館」(Galleries,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著作權法再造」(Legal, Policy and Copyright Reform) 進行多主題的探討,另外今年也特別重視 CC 全球各地的社群發展,各地社群展示當地 Chapters 正在進行的專案和工作坊比以往更多了。 Open Education 一直是開放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項目 維基媒體運動 (Wikimedia Moviement) 也展示了其在全球各地展開的各種開放專案成果介紹,包含邁入第五年、橫跨非洲 23 個國家,超過 6,000 位參與者、將近五萬張紀錄 “Wiki Loves Africa” 的照片記錄比賽。 2016 年起,CC 全球社群最大的改變是從最基礎的底層開始重新建立,從以往的和企業、組織合作,簽訂備忘錄的方式,轉變為和各地區域社群 (Chapters) 合作,廣納全球社群、企業和個人會員的方式,建立起 CC 全球網絡 (Creative Commons Global Network, CCGN)。截至目前為止,共有 37 各地區成立 Chapter,以及 368 位個人會員和 43 個企業會員,規模可以說是以往的三倍大。台灣社群也以 Taiwan Chapter 的名字登記,有 5 位個人會員和開放文化基金會參與成為 CC 企業會員。 GNC (Global Network Council) 則是由各 Chapters 推派出的委員,針對社群會員的規範和機制,提出建議方針和改善方式,讓各國社群能夠確實參與到「政策」與「決策」的部分,才是真正注重民主和共同參與的開放社群,應該要有的參與方式。今年的 CC 全球峰會則是第一次召開 GNC 會議。 代表 Taiwan Chapter 參與 CC 全球網絡委員會首次會議 今年首次召開 GNC 會議,進行中討論相當熱烈,各地的社群遇到的問題其實都差不多,GNC 委員們希望 GNC 能夠嘗試在各地社群的經營上提出具體的經營典範和建議,因爲社群的工作其實最難的是找到持續的人力和財力,讓社群工作能夠長久維持下去,如何持續給予動機和商業模式,這是全球社群遇到的最普遍、也最難處理的問題。雖然 GNC 在會議中有意見分歧,這不會是 GNC 應該專注處理的項目,但社群有一些共識,建立良好的社群互動和營運模式的分享機制,將會是全球 Chapters 的目標之一。 Kiwix — 沒有網路也能夠獲得共享知識 維基媒體基金會的第二任理事長 Florence Devouard 介紹了兩個可以離線使用的工具,第一個工具是 Kiwix,這是一個可以用來離線閱讀的工具,這個工具裡面儲存一些網路內容(例如:維基百科、TED、Gutenberg),透過這個工具人們可以自由地接觸各種知識。另外她也介紹到 WikiFundi 工具,這個工具可以協助網路條件不夠好的區域在離線編輯維基百科,目前 WidiFundi 正在網路覆蓋率不到 20% 的非洲地區進行大量的推廣及協助。 Theft: A History of Music 漫畫書贈送給與會者,我們則用 OCF 的貼紙和開源三大徽章作為回禮 Jennifer Jenkins 與 Jamie Boyle 分享 ”Theft: A History of Music” 這本漫畫書,他們以幽默詼諧的方式談及「音樂借用 (borrowing)」的重要,不管是在爵士樂、流行樂中,很多耳熟能詳的歌曲也都有借用前人樂曲,雖然現今社會中有股力量在阻止借用與文化互相影響力發生,但從古至今觀看歷史背景與文化脈絡,在音樂的發展史上,彼此借用的狀況依然是層出不窮。值得思考的是,在被著作權規範下的著作物,是不是有彼此借用的情形,誰說了算、誰又說得準呢? 中國科學院所發起的 CC ID 計畫 由中國科學院所發起的 CC ID 計畫,倡導著作人可以透過隱藏式的編碼,內嵌在 CC 授權標章之中,讓自己的著作物在透過 CC 授權的方式快速流通,並且被改作的時候,能夠有辦法透過追蹤碼,確認這份著作物是自己的產出。演講現場出現不同的聲音,認為這個做法其實和自由開放的理念相悖,這樣類似著作物管制的措施,是把已經跳脫出傳統著作權思維,走向更自由開放的 CC 授權的開放發展,又倒退回一步。對此,中科院的回應是說,這只是提供給想要追蹤管理著作物的使用者,不強制要求每一位使用者都必須要登記使用。 來自 CC 紐西蘭社群的夥伴分享自創的 tohatoha 紙牌, 這是一個將撲克牌紙牌遊戲加入 CC 授權標章元素,讓 Creative Commons 的概念能夠比起演講教學,用更加有趣的方式,透過模擬的情境題目帶領使玩家認識 CC 授權的選擇,是非常適合多人或是團隊參與的遊戲,讓初學者能夠在輕鬆愉快的體驗之下,藉由此遊戲更加了解各種 CC 授權的使用狀況。 這次 CC 全球峰會有不少主題都圍繞在歐盟通過的著作權指令 (EU Copyright Directive)。今年三月份,歐盟議會已經通過這項法案,也就是說,兩年之內,歐盟的會員國都需要修改該國的著作權法,以合乎著作權指令的規定。CC 的推動者們一邊討論這項法案的內容,和帶來的衝擊,一面也思考著著作權法再造的下一步應該要怎麼走。為什麼這件事對於訴求自由開放的創用 CC 授權全球社群參與者這麼重要呢? 其實在著作權指令在議會中表決的期間,Mozilla 基金會、維基媒體基金會、Creative Commons 都曾大力透過網路的力量,試圖呼籲有能力在歐盟議會投票的人,一定要阻止這項會令開放知識倒退一大步的法案。關鍵就在於第 11 和第 13 條(現已修改為 15 和 17 條),一是被戲稱為「超連結稅」,搜尋引擎只要搜尋出轉載其他新聞業者的標題和部分內文,而被使用者點擊,平台業者就需要向原新聞來源付費。另一個是「上傳過濾器」,要求創作者在上傳如影片的作品到 YouTube 時,需要被審查是否侵害其他人的著作權利,通過審查才能夠上傳作品。 若先撇開著作權利如何被認定是否遭到侵害,這兩項法條其實都大大地影響了網路應有的公平和自由,誠如 WWW 發明人 Tim Berners Lee 所說的:「網路可以成就偉大的事情,我們有了可汗網路學院、維基百科等等,藉著科技而互相連結的人們,應該會更樂於溝通,更愛好和平、富有建設性。」網路最重要的價值已經不僅僅是 WWW 的自由開放和不受任何人控制,然而現今的網路發展,僅僅口頭表達「我們捍衛網路自由」,是不夠的,自由這個議題在現在已經是更複雜,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討論,才足夠滿足現今多元化的網路世界。 CC 是充滿全球開放議題的大染缸 在這次的 CC 全球峰會會議期間,我們也受到 APC (Association for Progressive Communications) 會員成員邀請,在里斯本相聚。APC 的任務是使用資通訊科技來協助致力於人類發展、社會正義、參與式政治和環境永續性的個人和團體,並堅持在過程中使用開放的技術(自由開源的軟體和硬體)。在這個會議總會遇到不少的組織和人物,在推動不同的開源領域,但是關注的領域也都是彼此容易互相影響。此行我們也認識了來自智利的 ONG Derechos Digitales 組織的夥伴,同樣關心網路自由、開放授權、開源軟體的我們,因為 CC 全球峰會的關係,在里斯本聚首,交換彼此目前的工作項目以及近期的規劃,和現場與會的 450 位參與者一樣,我們的背景有律師、藝術家、創作者、工程師和倡議者,我們關心的事情都一樣:期盼這個世界會往更自由、更美好,更具有生命力的那一面發展。 經過這一晚的交流,我們各自繼續在不同的開放領域,持續努力著。 Photo by Sebastiaan ter Burg, CC BY...
Read more...
從研究導向到社群參與-CC Taiwan 正式開啟新頁!
2018-08-10
News
2018.08.10 ㏄ 林誠夏&洪華超, CC 姓名標示 4.0. Please find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below. 隨著 CC 全球合作網絡 (CC Global Network, CCGN) 的政策調整[1],也恰逢原中研院台灣創用 CC 計畫的轉型需求[2],從今年 (2018) 年中開始,CC Taiwan 這個協作框架,已經改由開放文化基金會 (Open Culture Foundation) 為載體,來與 CC 總部簽訂合作協議!因應這樣的改變,透過開放文化基金會行政中心的總籌與協助,CC 台灣社群的參與者已於本年度 6 月 30 日完成第一次面會面的開放式參與會議[3],並且透過此次會議推選出,未來 CC 台灣在地社群裡,協助大家溝通意見與組建專案的社群協調人 (Chapter Coordinator),以及協助在地社群與 CC 總部溝通作法、跨域合作的社群代表人 (Chapter Representative),前者由開放文化基金會的法制顧問林誠夏先生[4]擔任,後者由開放文化基金會的專案經理洪華超先生[5]擔任,首任為期一年,改選後的後續任期每屆二年。 【台灣創用 CC 計畫與 CC 台灣社群的差異與改變】 許多關心台灣 CC 事務發展的朋友都表達了好奇,新成立的 CC 台灣社群與過去的台灣創用 CC 計畫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基本上,主要的差異有二點,一是載體的不同,二是事務導向與運作方式略有差異。過去台灣創用 CC 計畫是以中央研究院資創中心為載體,雖然常態性完成了 CC 授權條款的本地化與翻譯,也做了許多在地的推廣,但執行的重點主軸仍需貼近學術研究為導向,而目前協調 CC 台灣社群的主要框架是建基於開放文化基金會,基本上執行的要點並沒有任何限制或預設立場,類同開放文化基金會下許多的其他託管專案[6],包括 g0v Summit、COSCUP、SITCON 學生計算機年會、OpenLab.Taipei 空間營運計劃、OpenStreetMap Taiwan,以及開放農業實驗基地等開放源碼、開放資料特點專案等,CC 台灣社群未來的運作,將被視為一個獨立自主的運作專案,也就是說,參與者透過討論來自訂自決有哪些重點事務是要合作進行的,也自籌資源來進行這些合作,或是向開放文化基金會提出徵詢,來看是否能得到必要的協助進行相關的項目。在開放文化基金會這樣開放式的協作框架下,CC 台灣社群的運作主題並不受限、參與成員也不受限,您毋須應聘於開放文化基金會,或是與開放文化基金會有正式締約關係,只要您對於 CC 授權模式的研究、應用,以及推廣,有在台灣當地建立項目的需求和熱情,都可以與 CC 台灣社群聯繫,讓這個專案的其他成員,可以呼應您的建議進而一同協作! 【CC 台灣社群專注於本地性質項目的支援與協作】 進一步說,目前 CC 全球合作網絡的調整方式,是讓 CC 推廣的國際化與在地化能雙軌併行,CC 全球總部下設有許多協作平台[7],例如開放文化館藏資產 — OpenGLAM 的溝通平台、著作權法修法的倡儀平台,以及開放教育的共享平台,這些平台或許採專門網站、郵遞論壇,或 Slack 頻道等不同方式運作,但都可以讓有興趣的朋友自主參與,直接與廣域跨國的 CC 朋友們直接互動,而若事有因地制宜或強調地區推廣的需求,再由在地社群來討論與發想,並召集在地的力量來完成。所以若對直接參與 CC 全球活動感到興趣,歡迎與 CC 台灣社群聯繫,我們將盡所知的協助您或引薦您到適當的 CC 國際交流平台,來讓您的創意與國際的朋友以更快的速度彼此激盪。 除了導引參與者加入全球直接互動的 CC 平台外,CC 台灣社群另外會協助與統籌的事務,就是在地社群協助與交流,例如以下幾個透過社群合作分工來常態維護的平台與服務: 1、CC 台灣社群討論室: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forum/cctw-discussion / 該討論室為公開群組,由 CC 台灣社群的參與者採志工方式參與討論,主要是就 CC 授權條款的中譯、解釋,及應用情境進行知識分享,除另有註明者外,使用者在這裡討論併分享的內容,悉採 CC0 聲明不主張著作權利。若您有 CC 授權應用上的相關疑惑或想進一步洽人討論,歡迎到這個公開論壇來發布您的問題。 2、CC 台灣社群演講徵求與資源共筆頁面:https://cctw.ocf.tw/ CC 授權素材的強項在於內容可以透過公眾協作的方式進行累積,故 CC 台灣社群將已上列網址建立共筆網站,讓參與者可以不受限制的就 CC 資源有關的知識來進行分類式的編輯與分享。此外,這個共筆網站亦會定期收納及更新 CC 授權應用及說明的相關簡報,悉採 CC 授權的方式提供,讓有心導入 CC 授權進行內部管理、外部宣傳的公私立機構,可在此取得教學資源,或是發訊提出導入課程,或洽員參與專家會議的需求。此外,由於 CC 授權的素材能夠被自由重製與散布,在得到原創用 CC 台灣計畫的首肯與委託後,CC 台灣社群亦一併備份了原創用 CC 台灣計畫過去十年的網站內容,以供各界可以常態取用、索引,備份站台的網址如右所列:https://ti-wb.github.io/creativecommon-tw/。 除此之外,本年度下旬 CC 台灣社群將召集志工,定期定量在共筆網站上發表或翻譯與 CC 全球發展、應用動向有關的專題文章,以收他山之石得以攻錯,全球知識流動分享之效,再請期待。 【其他工作項目歡迎各界提議或提案】 與 CC 相關的事務,若有因地制宜及一地整合的需求者,就有 CC 台灣社群這個在地框架協助的可行性。近期開放文化基金會的同仁們,或有受到國內文物館藏機構的邀請,協同討論數位文化素材的外部權利吸納及釋出策略;或有與維基媒體協會的朋友相商,如何透過維基人與 CC 社群合作的模式,進一步累積在地的知識成果;或有參與者有意願導入 CC 總部的 CC 認證課程[8],進入本地的正體中文翻譯與推廣,這些都是很好的主題與項目。若是您發現有特定領域或題材的 CC 應用與推廣,是您所感興趣但力有未及,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參與的,請不吝將您的需求與想法提供給 CC 台灣社群,或許在進一步腦力激盪下,我們可以找出更適切更快速的前進方向! 【如何接觸與參與 CC 台灣社群】 您可以藉由這些方式參與 CC 台灣社群的行列: 1、參與 CC 議題討論,進行方式請參考前述 CC 台灣社群討論室: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forum/cctw-discussion 2、來信 CC 台灣社群公用郵件信箱,一次與多數成員進行意見溝通:
[email protected]
3、或者先與既有成員建立聯繫,讓他們能夠依您的需求提出實際建議:https://cc.ocf.tw/CCTW 4、申請加入 CC 台灣社群的 Slack 頻道來進行意見分享:https://cctw.slack.com/ 5、為您的組織或單位申請 CC 授權應用方面的訓練演講:https://goo.gl/QuQBm6 我們衷心期盼您能加入 CC 台灣社群,讓台灣在地的知識、文化分享更為活絡,以營建一個更美好、自在,且多元發展的生活環境! CC 台灣社群 協調人 林誠夏、代表人 洪華超 https://github.com/creativecommons/global-network-strategy/ http://creativecommons.tw/blog/20180625#20180625-6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d7VHMsYfj7Lt0z0nnSCyYL1Nnnp-WNqM9ccTIiMCw4c/edit#heading=h.ulqfec4p3c8b https://ocf.tw/people/#consultants ; https://www.linkedin.com/in/lucienchlin/ https://ocf.tw/people/#staff https://ocf.tw/p/ https://creativecommons.org/about/program-areas/ https://certificates.creativecommons.org/ From research-oriented to community-driven participation — “CC Taiwan” officially opens a new page now! 2018.08.10 ㏄ Lucien C.H. Lin & Rock H.C. Hung, CC BY 4.0. To follow the policy adjustment of CC Global Network [1], and also to meet the transformation needs of the former “CC Taiwan Project” in Academia Sinica [2], from the middle of this year (2018), “CC Taiwan” as a collaboration framework, has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Open Culture Foundation (OCF) as the undertaker to sign the cooperation agreement with Creative Commons Corporation (CC HQ). In response to this change, through the planning and assistance of the Open Cultural Foundation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most of the active participants of the CC activities in Taiwan have joined the first “CC Taiwan Chapter” participation meeting on June 30 [3], face to face and this gathering is open to all who would like to participate. After the election process through this meeting, the CC Taiwan Chapter now has its new Chapter Coordinator, who is to assist in the communication and formation of the new projects for the CC Taiwan Chapter in the future, and also the new Chapter Representative, who is to help the local chapter to communicate with CC HQ and others in the CCGN for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The Chapter Coordinator is served by Mr. Cheng-hsia Lin (Lucien Lin) [4], the legal adviser of the OCF, and the Chapter Representative is served by Mr. Hua-chao Hung (Rock Hung) [5], Project Manager who is paying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OCF as well. The first tenure of this service is for one year, followed by a re-election among the CC Taiwan Chapter participants by then, and the term of office for the successor shall be two years. 【Differences and Changes between CC Taiwan Project and CC Taiwan Chapter】 Many friends who car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C Taiwan” affairs have expressed their concerns about what is the differences and changes between the newly established CC Taiwan Chapter and the former CC Taiwan Project? Basically, there are two main crucial points that shall be noted: the first one is the variation between the main undertakers, and the second one is that the business orientation and operation model are slightly different as well. In the past, the CC Taiwan Project was based on the budget and management under the Academia Sinica,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aiwan. Under this circumstances, the staff of CC Taiwan Project did make quite the devotion to the porting and translation for the CC license suites, and other related local promotion activities as well, however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and commitment to the reviewing board of Academia Sinica is still to be research-oriented. And now with the main collaboration framework for local “CC Taiwan” affairs has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OCF, there are no more restrictions or preset positions on the performance of CC affairs. Just like many other hosting projects under the OCF [6], such as g0v Summit, COSCUP, SITCON Student Computer Annual Meeting, OpenLab.Taipei Space Operations Plan, OpenStreetMap Taiwan, and Open Agriculture Basement, etc., all the projects related to the Open Source, Open Hardware, Open Data, and Open Culture shall be welcome to find its place under the roof of OCF, and all the projects under the OCF collaboration framework will be carried out on a community-independent decision-making policy. That is to say, participants of CC Taiwan Chapter shall discuss to make determination on which are the tasks shall be on the roadmap, and how to secure the funding for those tasks, or proposing the inquiries to the OCF to see what help the community can get to facilit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ose tasks. Briefly, the running topics for CC Taiwan Chapter shall not be limited, the qualification for the participants shall not be restricted. As a potential participant, you don’t have to be employed by the OCF or official affiliated to the OCF to join the Chapter. As long as you have the needs and enthusiasm for establishing a subproject related to C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Taiwan, you are very welcome to express your ideas with other participants of the Chapter and together we might find a better way to achieve that in a much more efficient process. 【CC Taiwan Chapter is focusing on the local collaboration support】 Furthermore, currently the CCGN is adjusted to a new structure that make the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promotion can be parallelly advanced. There are many cross-border collaboration Platforms under the CCGN [7] already, such as the OpenGLAM platform to share the experience and method to make the cultural heritage can be shared to the public in a timely notion, the Copyright Reform Platform to lobby and advocate for a more reasonable legal framework on the users’ standpoint for copyright, the Open Education Resource Platform to channel and exchang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at can be utilized under the CC licenses. These platforms may operate in different ways, such as topic websites, mailing lists, or Slack channels, but one thing is confirmed that they are open for all to participate only if the Behavior of Conduct has been respected and kept by the participants. So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participating and contributing directly to the Platforms,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the CC Taiwan Chapter and we shall do our best to assist you or introduce you to the appropriate contacting windows for the Platforms, by that, your ideas and creativities might be enlightened by or exchanged with the CC friends worldwide in a faster way. However, other than that,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shall be tailored into local conditions or emphasized the need for regional promotion, then it is where the local Chapter might step in. In this case, find us by the email or the discussion forum,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CC Taiwan Chapter shall help you to get access to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that might help to gather the local resources to achieve your goal. By now, the CC Taiwan Chapter has already built up the following projects for local CC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exchagement through community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1. CC Taiwan Chapter online dicussion forum: 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forum/cctw-discussion The forum is for the public discussion about CC licenses and how to acknowledge them correctly in the real world cases, and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from the CC Taiwan Chapter are joining the forum by means of volunteering, mainly to share knowledge about the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the CC licenses. Unless otherwise noted by the contributors, what has been submitted onto the forum shall be shared under the CC0 dedication and hence waived any possible copyright with that. If you have questions about CC licenses in your implementation or would like to discuss related topic further, please feel free to post your questions onto this forum. 2. CC Taiwan Chapter lecture application and resources collating page : https://cctw.ocf.tw/ One of the excellence of CC-licensed materials is that content can be accumulated through the public collaboration under the CC licenses. Therefore, the CC Taiwan Chapter has already launched a wiki-style page on the above URLs, this allows participants to classify the CC informations and resources for local promotion at will voluntarily. In addition, the presentation slides for CC licenses explanation and best practice will be updated on the wikipage regularly. On account of that, if the manager in the public or private sector wants to implement CC licenses into the copyright management scenarios in the organization, they can easily get access to the well-defined teaching materials. Or they can also propose the training lecture or brainstorming meeting invitation to the CC Taiwan Chapter directly. Besides that, since CC-licensed materials can be freely reproduced and redistributed, the websit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 CC Taiwan project in Academia Sinica for the past ten years has also be backed up by the CC Taiwan Chapter with the permission and help by them. We now have launched the forked site as the link shown here: https://ti-wb.github.io/creativecommon-tw/. By this, all the efforts made by the CC Taiwan Project before shall not be wasted, and we don’t have to rebuild everything from the scratch as well. Beyond that, CC Taiwan Chapter is planning to publish feature articles or translations related to CC glob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rends on the wikipage regularly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is year. 【Your proposals and opinions are valued to us】 For the CC-related affairs, if there is a need for local collaboration and integration, there is the feasibility that CC Taiwan Chapter might assist in the open-participation framework. For example, recently the colleagues of the OCF have already been invited by quite a number of domestic cultural heritage institutions to discuss how to well set the accountable and reasonable copyright contribution terms between the institutions and the donors. And then the institutions might be able to pass those rights forward further to the public under the suitable CC licenses for the public weal. Or in the CC Taiwan Chapter launch meeting, we have consulted friends from Wikimedia Taiwan chapter to see if there is a way that the two groups can work closely in the future to have a better coordination on the knowledge sharing subproject. Or some of the participants of CC Taiwan Chapter once have the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to have the “Creative Commons Certificate [8]” program translated into Tradi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o have that promoted locally in Taiwan. All those above seems like the good topics that CC Taiwan Chapter might help. And if you ever find a CC-related topic in a specific field or subject is of interest to you and for some reasons you would like to do it with the collaboration among like-minded friends, please don’t hesitate to provide your needs to us, perhaps with the further brainstorming, we might find a faster and better approach for carrying out that ideas from you. 【How to contact with and participate in the CC Taiwan Chapter】 You are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C Taiwan Chapter through the following methods: 1. Engage in the CC topics discussion on our online forum: 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forum/cctw-discussion 2. Write to the majority of members of CC Taiwan Chapter through our Chapter email address at:
[email protected]
3. Establish contact with existing members so that they can make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your needs: https://cc.ocf.tw/CCTW 4. Apply to join the Slack channel of the CC Taiwan Chapter for ideas and opinions sharing: https://cctw.slack.com/ 5. Apply for a training lecture on CC licenses for your organization or department: https://goo.gl/QuQBm6 We sincerely look forward to having you join the CC Taiwan Chapter and let the knowledge and culture sharing in Taiwan can be more active and positive. In the long run, we might be able to build a better and a much more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with diversity here. When we share in that way, eventually everyone wins. CC Taiwan Chapter Coordinator Lucien Cheng-hsia Lin & Representative Rock Hua-chao Hung https://github.com/creativecommons/global-network-strategy/ http://creativecommons.tw/blog/20180625#20180625-6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d7VHMsYfj7Lt0z0nnSCyYL1Nnnp-WNqM9ccTIiMCw4c/edit#heading=h.ulqfec4p3c8b https://ocf.tw/people/#consultants ; https://www.linkedin.com/in/lucienchlin/ https://ocf.tw/people/#staff https://ocf.tw/p/ https://creativecommons.org/about/program-areas/ https://certificates.creativecommons.org/...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