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reative Commons CC Taiwan
  • Forum
  • Facebook
  • Email
  • CC 介紹
  • 找資源
  • 國文庫2.0 x CCTW
    • 國文庫2.0 x CCTW–專文
    • 國文庫2.0 x CCTW-FAQ-著作權
    • 國文庫2.0 x CCTW-FAQ-第三方素材
    • 國文庫2.0 x CCTW-FAQ-CC授權
    • 國文庫2.0 x CCTW-FAQ-合理使用
    • 國文庫2.0 x CCTW-FAQ-個資、隱私、肖像、原民傳智權
  • 推廣演講
    • 演講記錄
    • 演講申請表
  • 公眾領域
  • 關於

最新文章

    • 「有感」素材 WikiData 應用編輯松「有感」素材 WikiData 應用編輯松
      2021-11-03News由文化部推動的「國家文化記憶庫」收藏了台灣各地的歷史與人文圖片、文字,並且以公眾授權的方式釋出給大眾自由利用,除欣賞台灣之美外,也增添資料利用的附加價值。 CC 公眾授權 (Creative Commons) 是一種對自己的著作物,在公開在網路上的同時,予以保障,讓公眾能夠在有條件的授權條款下,合理的使用你的創作物品。WikiData 是維基百科中列表中跨語言的資料、圖像,並且互相連結的資料庫。 這次的「有感」素材 WikiData 編輯松,我們會帶您探索「國家文化記憶庫」中,以 CC 授權釋出的圖像,傳送到 WikiData 的資料庫中,並且編輯 WikiData 的各項資訊,讓這些富含原住民、鐵道、歷史、人文的圖像,能夠被廣泛應用在維基百科中,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開放,與台灣歷史、人文之美。 11/14 歡迎一起來參與「有感」素材 WikiData 應用編輯松吧,也可以參與 CC Taiwan meetup 和 CC 社群交流喔!...Read more...
    • 「開放世界中的全球不列顛?」一書中談及的數位民主「開放世界中的全球不列顛?」一書中談及的數位民主
      2021-11-03NewsCreative Commons 的 CEO Catherine Stihler 在「開放世界中的全球不列顛?」(Global Britain for an open world?) 一書中,談及數位民主和人權的現金發展和體現。 Catherine Stihler 引述《世界人權宣言》第 27 條第 1 款的規定:「人人有權自由參與社區的文化生活、享受藝術並分享科學進步及其利益。」,闡述即使人們是在追求科技創新和進步,也須要在數位隱私、權利之間取得平衡。近年的 COVID-19 流行性疾病導致傳統藝術產業必須在短時間之內以數位的方式,透過網路將藝術、人文作品提供給民眾欣賞,這時候開放的授權方式就顯得格外重要,誠如 “The Open COVID Pledge”,利用 CC 授權條款的開放特性,成功讓數千項防疫相關的技術、設備快速地流通在世界各地,協助醫療人員的工作。文中也談到數位權利的封閉與實踐,並以中國、台灣舉例說明封閉之路並無益處,很多政策、是可以利用開放的方式、協作的工具達到相同的目的。...Read more...
    • 「重新認識 Vue.js」 by Kuro Hsu「重新認識 Vue.js」 by Kuro Hsu
      2021-11-01News「重新認識 Vue.js」即使該書已經有在販售,但作者 Kuro Hsu 仍支持開放知識的理念,選擇使用 CC BY-NC-SA 公眾授權方式釋出線上版本。 Vue.js Taiwan 社群主辦人許國政 (kuro) 除了本身是一名程式設計師、技術社群參與者、前端程式設計課程、技術書籍作者之外,也支持開放知識的理念,將自己已經在販售的著作「重新認識 Vue.js」採用 CC BY-NC-SA 的方式釋出一個線上的版本,這個版本和實體書的差別,是實體書有完整的第六個章節可以閱讀,而線上的 CC BY-NC-SA 版本提供了有前面五個章節,豐富的內容和範例可以提供公眾在符合授權條款的規範下,自由地閱讀、修改、再散布。 「重新認識 Vue.js」線上版 (CC BY-NC-SA @kurohsu)...Read more...
    • 來聽唐鳳的 CC open mind!來聽唐鳳的 CC open mind!
      2021-07-14NewsAudrey Tang photo by @daisuke1230 (CC BY 2.0) CC 的 Open Mind Podcast 做了好幾集,這次邀請到台灣的數位政委唐鳳,除了介紹自己和 CC 的交集和路程之外,也提到國際間都很關切的台灣對抗 Covid-19 疫情的數位抗戰之路。另外今年的 CC Global Summit 已經開始報名了,今年適逢 CC 20 週年紀念,CC 全球社群擴大舉辦了 9/20 ~ 9/24 為期一週的線上活動,除了可以看到很多的 CC 藝術饗宴、著作權相關的講題、開放知識和教育的故事分享之外,可能會有一些目前還保密的慶祝活動,CC 也邀請台灣的唐鳳政委擔任 keynote 講者!千萬不要錯過能夠不用出國、線上和全球的 CC 社群、愛好者交流的機會! 點這邊去聽 Open Mind Podcast...Read more...
    • CC Summit 2021 徵稿中CC Summit 2021 徵稿中
      2021-06-04NewsCC Global Summit 2021 徵稿中 今年的 CC Global Summit 全球峰會預計在 9 月 20 ~ 24 日採用線上的方式舉辦,今年是 CC 20 週年,年會也會準備一個特別的慶祝活動! 現在開始到 6/23,如果你有在以下的領域和 CC 產生共鳴和連結,都歡迎到 CC Summit 投稿,和全球的 CC 愛好者交流! 了解或是會用 CC 分享的創作者用各種工具支持 CC 各方面發展的朋友在學術教育領域努力實踐開放近用 (Open Access) 的專家學者在開放館藏 (Open Galleries,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 和文化領域努力實踐開放近用的朋友倡議和推廣 CC、協助改善著作權法或政策的朋友 我們在 CC Summit 見!...Read more...
    • Copyright Platform 的四個工作小組介紹Copyright Platform 的四個工作小組介紹
      2021-05-27NewsCreative Commons 在 2019 年就訂定出了三個主要的目標,「開放教育、開放科學和開放取用」 (Open Education, Open Science and Open Access)、「開放美術館、圖書館、檔案館與博物館」(Galleries,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著作權法再造」(Legal, Policy and Copyright Reform) ,這三個主要的目標目前都進行中,在 Creative Commons 的 Slack 頻道、Mail List 中,都有各方的研究學者和專家在進行討論、交流和協作。這次 Creative Commons 介紹了 Copyright Platform 中運作的四個工作小組,這些小組負責在不同領域中,研究四個和著作權政策相關的主題,並以國際化的角度尋找其對於開放生態系統的影響,並試著提出解決方案,這四個工作小組分別是: 人工智慧和開放內容網路平台責任版權例外與限制公開分享的道德規範 今年年底,他們也會將研究的成果以文章和在 CC Global Summit 中演說的形式,分享給所有人,如果你也對這些著作權相關的議題有興趣,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加入他們: 加入#cc-copyrightreform Slack 頻道加入 Copyright Platform 郵件列表。...Read more...
    • 5/18 世界博物館日5/18 世界博物館日
      2021-05-19News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2021 Poster by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 is licensed under CC BY-SA 4.0 5/18 是世界博物館日,ICOM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發起了 “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 活動,鼓勵全球的文化博物館、展覽館發起串連的活動,進行恢復和反思:在全球飽受氣候變遷、Covid-19 疫情等影響參展的狀況下,如何透過更開放多元的網路數位化、開放授權、公眾領域和線上展覽的方式,串起不受地域和國界影響的全球性的文化藝術聯展,全球共多達 3,000 多個展館參與。這個網頁提供各博物館如何參與的方法和工具。...Read more...
    • Open GLAM 開放館藏豐收的一年Open GLAM 開放館藏豐收的一年
      2021-03-05News原著|Creative Commons by Victoria Heath、Scann  原始文章連結翻譯|孔德晴、編輯|開放文化基金會(OCF)背景圖|File:OpenGLAM-logo.png 總體來說,2020 年顯然沒那麼順遂。但這篇文章不是要把焦點放在去年經歷過(或是進行中)的各種災難,而是要向大家報告去年的一則好消息:這是一則關乎協作、創新、創意的故事;關乎現在,也關乎文化遺產的開放取用。 2020 年初,“Open GLAM” 這個開放包含 Galleries 美術館 、Libraries 圖書館、Archives 檔案館與 Museums 博物館等典藏機構文物的倡議,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經過包括 Creative Commons (CC) 團隊、CC 全球社群網絡、維基媒體基金會和其他組織成員們多年的通力合作下,史密森尼學會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在 2020 年 2 月 26 日公開宣佈,將把超過 280 萬張 2D 和 3D 數位影像,以及近兩世紀收藏的資料透過 CC0 授權釋出到公眾領域。這成果來自名為「史密森尼開放取用」(Smithsonian Open Access) 的新計畫,在史密森尼學會內容與傳播策略執行長 Effie Kapsalis 匯集多年倡議經驗於 2016 年推出的成果報告中所述,這計劃是跟隨著其他各大大小小典藏機構的腳步而完成的。 圖. 史密森尼學會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宣布開放館藏的 Twitter 貼文截圖 換作是別年的話,單單這一項宣誓就足以讓我們開心地邁向下一年,畢竟這可場振奮人心的勝利!不過 2020 年也真是不平凡的一年,先來回顧一下去年動態: ● 2 月 27 日:史密森尼學會推出史密森尼開放取用計畫● 3 月 11 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 20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 大流行● 4 月 3 日:歐洲新聞台 (Euronews) 報導全球超過一半人口受到封鎖令限制行動 疫情爆發之際,局勢更迭的腳步令人措手不及,典藏機構也瞬間面臨挑戰。 2020 年 Open GLAM 開放館藏的挑戰與機會 疫情大流行初期,Open GLAM 社群很快地就意識到這會對典藏機構帶來顯著的衝擊,而財務上的衝擊尤其明顯。一份國際博物館協會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五月發行的報告中指出,因為典藏機構被迫停業,票券銷售量直落,「預計將近三分之一的機構會裁員,超過十分之一可能因此被迫永久歇業」。位於非洲、亞洲、及阿拉伯國家的機構受到的波及尤其嚴重,也因此不得不大幅裁員、取消企劃。 Open GLAM 社群也意識到,疫情會打斷數百萬名兒童及青年的學業,讓人們無法取用文化遺產,進而加深既有的不平等現象。國際博物館協會也坦言:「現在重要的不只是要如何讓典藏機構得以生存而已。同樣重要的還有該如何動員各個機構的力量,來支持社區保有韌性,有效地從疫情中復原。」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這項全球性挑戰在多年後依然會產生連鎖效應,甚至影響數十年後的未來。來自歐洲數位圖書館 (Europeana) 的 Douglas McCarthy 和英國艾希特大學法律學院資深講師 Dr. Andrea Wallace 也紛紛支持開放取用,他們表示: 「數位館藏的開放取用讓典藏機構得以將極大的能量轉移到它們服務的大眾手中。COVID-19 全球疫情蔓延之際,對於博物館而言,探索如何和觀眾建立新的連結,如何支持創作者、教育家、學界、和創新家,將會前所未有的重要。」 圖.〈玫胸白班翅雀〉(1889) 約瑟夫・巴托羅謬・基德 繪,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館藏 (CC0) 在國際博物館協會發行的一份報告中也發現,「在訪談的博物館中,其數位活動至少取得 15% 成長,特別是在受訪的博物館當中,有一半都有增加其社群媒體活動」。而已經致力於推動開放取用的典藏機構,在這次疫情中得以快速、有創意地因應疫情帶來的挑戰。例如,洛杉磯蓋蒂博物館 (the Getty Museum) 推出線上「蓋蒂博物館挑戰」(the Getty Museum Challenge),邀請參與者使用家中物品重新創作無所有權、屬於公眾領域的作品。館方從世界各地收集到的作品後來也集結成冊,書名為《牆外奇想:指標性藝術作品的靈感再造》(Off the Walls: Inspired Re-Creations of Iconic Artworks),該書的所有收益全數捐贈給藝術家救濟計畫 (Artist Relief)。 當然,今年開放館藏的成果,不是全部都導因於 COVID-19。在新冠病毒出現之前,就已經有許多開放取用的計畫和專案在進行了。事實上,2020 年,下述機構就宣布採取開放取用政策,將數百萬件文物釋出給一般大眾。這些機構包含加拿大安大略省檔案室 (Archives of Ontario)、巴黎小皇宮美術館 (Petit Palais)、德國弗萊堡奧古斯蒂娜博物館博物館 (Augustinermuseum)、德國弗萊堡新藝術博物館 (Museum für Neue Kunst) 、德國弗萊堡自然與人類博物館 (Museum Natur und Mensch)、DAG 博物館系統 (DAG Museums)、西班牙國家圖書館 (Biblioteca Nacional de España)、史密森尼安娜考斯蒂亞社區博物館 (Anacostia Community Museum)、和維也納博物館系統 (Wien Museum)。然而在開放取用運動的歷史中,這悲慘且充滿挑戰的一年,其影響實在不容小覷。這次所經歷的急迫感,綜觀歷史,只有在人為或自然災難降臨時才會出現。然而, GLAM 四大類典藏機構在過去十年因為執行開放取用計畫而受惠不少,不僅讓大眾對典藏機構產生好感和認可,也讓機構宗旨更符合 21 世紀觀眾的需求。但即便如此,這場疫情讓我們了解到,典藏機構的「開放」有多麼的重要。這也成為典藏機構的新典範。 在開放取用運動的歷史中,這悲慘且充滿挑戰的一年,其影響實在不容小覷。這次所經歷的急迫感,綜觀歷史,只有在人為或自然災難降臨時才會出現。 人們在這充滿不安的狀態下繼續生活、工作,唯一有把握的,就是有越來越多的文化機構會選擇走向「開放」。Creative Commons 資深顧問 Sarah Pearson 在去年三月的一場開放館藏線上會議中表示:「此行動將促成連鎖反應,無論是否採用 CC 授權,都會擴大人們分享的意願。」 Creative Commons (CC) 又如何看待開放館藏運動? 圖. 〈善良的路邊女子〉(1887) 安東尼奧・芝諾・辛德勒 繪,由史密森尼學習實驗室取得 (CC0)  顯然,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和待解答的疑問。例如,大多數 GLAM 相關機構的勞動力還是白種人為主,涉及種族正義、平等的議題也還是不被重視。殖民主義式的行事手法也延伸到數位世界,繼續傷害那些遺產遭暴力掠奪的社群。正如 Creative Commons 政策執行長 Brigitte Vézina 和法務與政策實習生 Alexis Muscat 在 2020 年 8 月寫道:「現有的著作權法律根植於西方的概念和價值,無法有效保障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也不能反應或容納原住民族的文化價值。」 Open GLAM 開放館藏的用意不只是透過尊重著作權法律來分享文化遺產,同時也要思考,如何讓開放館藏的推動更負責任、更能促進合作、更符合公平。Creative Commons 希望能透過推動開放館藏 ,尋找因應上述挑戰的解方。以下是 Creative Commons (CC) 正在進行的工作: ●    籌備 Creative Commons 開放館藏認證制度:目前正在籌備開訪館藏認證制度專屬課程的 Alpha 和 Beta 版。想了解更多資訊,請在 2021 年持續關注 CC 的訊息。●    撰寫分析與評論文章:透過部落格和其他管道,分享 CC 對各項議題的想法、見解和分析。例如如何分享原住民族文化資產,怎麼確保公眾領域素材的開放取用等等議題(更多文章)。CC 也曾向歐盟執行委員會遞交數位文化遺產立場報告。●    發表文化遺產開放取用宣言:這份文件經過 2019 和 2020 兩年的努力撰寫而成,內文包括公眾諮詢計畫。全文連結。●    CC授權計畫全球網絡開放館藏平台:該平台提供推廣文化遺產開放取用的各個單位相互聯繫、合作的機會。2020 年 Creative Commons  計畫平台獎助金得主名單在此。●    舉辦線上會議:透過開放館藏計畫,籌辦了多場線上會議,主題橫跨著作權、Open GLAM、開放取用等。協辦單位包含歐洲數位圖書館、博物館電腦網路(會議摘要 1、2、3、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曼谷辦公室世界記憶工程亞太地區委員會(詳細內容)。●    舉辦翻譯競賽:透過開放館藏計畫,舉辦了兩輪翻譯競賽,一場於 Creative Commons Global Summit – CC 全球年會舉辦,另一場於歐洲數位圖書館年會舉辦。●    發布多語內容:CC 在開放館藏的 Medium 部落格發布多國語言文章。(各語內容佔比請看這張圖表)●    舉辦開放館藏黑客松:CC 透過開放館藏計畫主辦黑客松工作坊,邀請各界針對文化遺產開放取用進行腦力激盪(報告全文連結)。部分活動花絮在這裡。●    分享真的就是關懷?CC 曾和歐洲時尚資產基金會 (European Fashion Heritage Foundation) 和紐約奧納西斯基金會 (Onassis Foundation) 合作,一同於 2020 年研討會探討時尚資產數位化和對文化權利和價值保持意識和尊重,兩者之間的緊張關係。會議總結點此。...Read more...
    • Open Minds… from Creative CommonsOpen Minds… from Creative Commons
      2021-02-25Newsscreenshot from https://anchor.fm/creative-commons2 Creative Commons 最近開始發行 Podcast 了,主題 “Open Mind” 很 match CC 的理念,讓我們一起敞開心房來聽聽看吧! 目前的這兩集會訪談 2020 上任的 CEO Catherine Stihler,待過蘇格蘭國會和 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 的她對 CC 外來的發展有什麼看法?另外史密森尼學會的資深數位專員 Effie Kapsalis 也會分享這次史密森尼學會釋出近 2 世紀的開放資料進入 CC0 和公眾領域,這樣的作為是為了什麼? Apple, Google Podcast 和 Spotify 各家平台都可以聽到哦!https://anchor.fm/creative-commons2...Read more...
    • A Snapshot in Time: CC 全球社群網絡的研究報告A Snapshot in Time: CC 全球社群網絡的研究報告
      2021-02-17NewsA Snapshot in Time – photo is from Creative Commons Global Summit 2018 by Sebastiaan ter Burg (CC BY 2.0) Creative Commons 自 2017 年起就改變組織策略,從以往和各國組織簽訂備忘錄的合作方式,改為培育和協助各國的社群自主營運。這樣重大的政策改變,對社群的生態造成了什麼影響?全球有 48 個國家的 CC Global Network,又如何看待這一次的改變?組織的政策和社群的經營是否能夠在互信互利的狀態下共榮共存? “A Snapshot in Time” 訪問了一百八十多位 CC 社群成員,期望在轉變之中找到平衡點,對於社群的經營來說,這是一個值得參考的研究報告。 A Snapshot in Time: A Look at the Creative Commons Global Network: https://creativecommons.org/2021/02/10/a-snapshot-in-time-a-look-at-the-creative-commons-global-network/摘要: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FY2QdtfOXLon_dOb5XDE7qROz5NhMhvn/view完整報告: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GOCxm_EUMLF7LscA7PqqCOjCTOoKIgF8/view...Read more...
Creative Commons
  • CC授權問題討論區
  • 聯絡CC台灣社群

本網站除另有標示者外,採用 CC-BY-3.0-TW-or-later (CC授權 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條款) 授權予公眾自由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