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從開源熱潮中萌芽:專訪台灣創用CC計畫主持人莊庭瑞老師

本篇專文由開放文化基金會的實習生何家瑜,採訪台灣創用 CC 計畫主持人莊庭瑞老師,從推廣者的角度談在推廣 CC 的一些想法與經驗分享。

本篇文章採用 CC 姓名標示 4.0 公眾授權釋出

種下 Creative commons 在台灣的第一批新芽

時值 2003 年,莊庭瑞老師已在台灣中央研究院進行學術研究的工作達快十年,那時因為國際間吹起自由軟體運動風潮,中研院也開始推行自由軟體鑄造場的推廣計畫。該計畫目的是將自由開源軟體的開發模式以及授權和各項應用在國內進行推廣工作,同時,國際組織 Creative Commons 也正在推行著作物的自由散佈跟使用,並且正在尋找國際上的夥伴,因此,自由軟體鑄造場的第一任專案經理李士傑以及計畫成員陳舜伶,便將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 的觀念帶進來台灣,並由莊庭瑞老師擔任計畫主持人,將開放授權的觀念傳遞出去。

莊老師本身是資訊背景出生,在使用軟體方面常會使用別人開發好的程式作為資訊或是電腦科學使用,因為開源 (open source) 的理念已經逐漸擴散,這樣的作法在資訊界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然而,創用 CC 授權的概念是著重在著作物能夠被其他人自由散佈跟使用,這與開源軟體或是自由軟體的公眾授權的概念可以說是如出一徹,甚至可以相輔相成,因此當 Creative Commons 這樣的公眾授權條款出現並且需要去推廣時,莊老師更義不容辭地接下了這個計畫,促使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成為 Creative Commons 在台灣的合作夥伴,莊老師也就成為「台灣創用 CC 計畫」的計畫主持人。

創作者與其他人的溝通介面

❝ CC 授權讓研究素材更方便被取用

數位化的時代,因為網路的便利性,我們隨時可以在網路上蒐集到各式資料,但是如果恣意使用的話,容易產生法律上的糾紛。在學術界,因為教學的關係,這種狀況更是普遍,學校老師因教學所需、學生因作業所需,便會上網抓取一些別人發布的資料或是素材,而這樣看似合理的行為,卻有可能導致著作權法的爭議甚至是進而產生訴訟。

另一方面,對於進行學術研究者而言,首先要參考很多論文資料,但往往都會出現一個問題,即使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的論文資料,但是大多數文章並沒有開放供閱讀或下載,這在研究中會產生很大的不便利性。

在取用網路的資源下,不僅會擔心面臨著作權法的問題,同時也讓資訊無法交流分享,而創用 CC 的授權方式便是改善這樣的情況,例如:Open Access Journal,以公眾授權的模式釋放作品的期刊文章,以 CC 授權條款釋出,讓使用者可以便於取得論文而且利於閱讀。且在學術合作上,如果能夠合理化的使用 CC 授權,在研究素材的整理是有幫助的。比如說:「我做一些論文的摘要,或是有一些田野調查的成果,在自己有做整理的同時,我講它發佈到網路上,並且使用創用 CC 的授權方式釋出,而其他的人為了共同的目的,也把他整理的東西共享出來,這便稱之為協同作業。」這樣的協作模式可以讓學術的研究達到最佳化,達到共享、共創的理念!

❝ CC 在創作者與使用者之間扮演的是使用方式資訊傳遞的介面

老師以人機介面做一個舉例,「假設今天有一個平板電腦,我們應該要設計一個 interface,讓使用者能夠清楚道我按了什麼鍵會有什麼樣的回覆。」同樣的, CC 授權條款因為有簡單辨識的授權標章,標章裡面的元素也有簡易的說明,使用者只要知道 CC 授權是什麼,在取用作品上看到 CC 的授權標章就知道可以怎麼使用。而這樣的介面,不僅可以降低溝通成本,亦可以促進人跟人之間的互相交流,對於使用者而言,他可以快速取得作品,甚至改作讓創作得到更大的價值,而對於原創者而言,因為我的作品被使用,增加了他的曝光度,也會得到而外的成就感,這樣的授權條款,就是創作者這端傳遞給使用者這端的介面。

社群合作、共創共享

以往若問:「什麼是創用 CC?」可能會有很多人回答不知道。現在在創作者的圈子,CC 授權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相關的 CC 素材也是唾手可得。若論體制面的改革,莊老師認為創用 CC 計畫並不算是成功的,但在推廣創用 CC 的知識和理念十餘年下來,並偕同教育部的宣導下,著作財產權的課程中,總免不了提到公眾授權領域的概念跟實務運用,漸漸地,更多人已經進入了創用 CC 開放授權美好的世界。

2015 年,創用 CC 計畫決定將資源回歸社群,讓 CC 社群用自己的方式去推動,甚至可以由台灣對自由文化、公眾授權有理念的社群成立成組織,由該社群或組織去做相關事務的協作與調整。同年,遂與開放文化基金會合作,委託其進行新一版的 CC 推廣教材與活動。2018 年七月,Creative Commons Taiwan Chapter 也因應全球 CC 社群網絡的啟動而誕生,亦將在台灣推廣 CC 的計畫從中央研究院移轉到開放文化基金會,把由上而下的推動歷程,轉變為由民間進行推動,期許政府各部會在開放資料的熱潮下,能夠落實資料在開放給公眾時,使用讓民眾能更自由、開放地利用資料的創用 CC 授權。

下一篇:CC 熱浪的推波助瀾:專訪 CC 推廣者趙柏強(bobc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