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通過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工智慧法案》

原文出處、作者 Brigitte Vézina, Mark Foster、譯文作者 Rong,使用 ChatGPT 生成式 AI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歐洲議會(EP)在昨天通過了《人工智慧法案》(AIA),為全球首部全面規範人工智慧(AI)的法案。 Creative Commons(CC)過去幾年來一直積極與歐盟政策制定者就《人工智慧法案》(AIA)進行合作,特別是在去年六月的談判中,著作權議題成為核心焦點。在這篇部落格文章中,我們將分享對於條文在多個影響公域的重要方面的高層次評估,以及對未來發展的一些想法。 開源軟體 我們樂見最終的法案條文將部分義務排除於開源 AI 之外,儘管這些排除條款附帶一些條件,並且在整體 AI 背景下以及此法律的具體情境中,「開源」的定義仍存有模糊之處。其他值得注意的正面進展包括:對於「專為科學研究與發展目的開發並投入使用」的 AI 系統給予豁免,以及對於開源的通用型 AI(GPAI)模型在詳細透明性要求方面的豁免。即便如此,這些模型仍需制定一項政策以遵守著作權法,並提供有關模型訓練所使用內容的摘要。 AI 與創造力 《人工智慧法案》(AIA)對於創意產業(以及個別創作者)如何使用 AI 的態度基本上是中立的。根據我們社群諮詢的結果,可以看出一些創作者接受 AI,將其作為創作工具來進一步開發新的創意作品。然而,也有一些人對 AI 對於某些產業的就業影響,以及更具成本效益的數位或虛擬解決方案,與人類創作作品之間的競爭問題表示擔憂。 針對 Chat GPT 的迅速普及,歐洲議會(EP)提出了多項重要條款,其中包括關於著作權的規定。Creative Commons(CC)針對該立法的這一部分,無論在公開場合還是私下,都向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直接意見,這也直接涉及 CC 的核心使命。 如同所有妥協方案一樣,有關著作權的協議中既有一些正面的進展,也有一些需要進一步反思和改進的部分。《人工智慧法案》(AIA)多次提到歐盟著作權法,特別是《數字單一市場著作權指令》(CDSM Directive)中關於條文與資料探勘的第 3 和第 4 條。目前已有一些利益相關者呼籲根據 AIA 和近期技術發展,修訂包括該指令在內的相關歐盟法規。 在 Creative Commons(CC),我們期待推動第 3 和第 4 條的實際應用。然而,我們對這些條文所提供的例外規定進行任何根本性修訂,保持謹慎態度。這些規定對於確保著作權制度的平衡至關重要。 下一步,循序漸進的申請過程 預計歐盟理事會將在未來幾週內最終批准該法案,並可能於今年春季稍晚在歐盟《官方公報》中發布。該法案將在發布後 20 … Read More “歐盟通過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工智慧法案》”

線上研討會:AI時代下的開放文化,疑慮、希望跟機會

原文出處、作者為Brigitte Vézina, Jocelyn Miyara, Connor Benedict、譯文作者李欣屏,使用 Chat GPT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宇宙的原創理論或新假說,第 31 版」由 Thomas Wright 所創作,開放公眾領域。 在 2024 年 5 月 8 日星期三,UTC 時間下午 2:00,CC 的開放文化計劃將舉辦一場以AI 時代的開放文化:疑慮、希望與機會為主題的線上研討會,作為我們開放文化直播系列的一部分。 在 CC,我們致力推動更好分享及開放文化遺產,以利建設和維持充滿活力和繁榮的社會。隨著生成式 AI 的出現,有哪些需要考量的議題,以確保機構履行其任務的同時,充分利用這一新技術並避免落入陷阱?在這場小組討論中,我們將探討在文化遺產機構中採用生成式 AI 所帶來的一些機會和風險,以及一些利用這項新技術造福機構、創作者、充滿好奇心的訪客和學習者的構想。 首先,從內部觀點切入,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文化遺產機構利用 AI 促成自動化和改進勞動密集的流程,同時探索和豐富他們的資料? 其次,若從外部觀點看待,談及線上分享他們的文化遺產收藏和相關資料時,許多機構都在考慮這些資料作為 AI 訓練素材的潛在用途。一方面,收藏品能為能創造經濟收益的專案,提供重要且有用的訓練資料。更多元化的訓練資料輸入確實有助於對抗偏見,確保輸出更加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共享收藏品需要以負責任、尊重且符合道德的方式進行,機構必須將公共服務使命奉為圭臬。在生成式 AI 熱潮持續發酵下,如何適當平衡這些考量?文化遺產機構如何在負責任的 AI 發展中扮演發揮作用? 我們將邀請一個專家小組,包含: Suzanne Dunca,紐西蘭 Te Hiku Media 首席運營長  Minne Atairu,跨領域藝術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計劃博士生 Bart Meletti,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 … Read More “線上研討會:AI時代下的開放文化,疑慮、希望跟機會”

CC 於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文化遺產機構的著作權例外條款進展緩慢

原文出處、作者為Brigitte Vézina、譯文作者李欣屏,使用 Chat GPT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大樓」由 Creative Commons/Brigitte Vézina 以 CC BY 4.0 授權 上週,CC 參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轄下著作權與相關權利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五屆討論會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簡單報告會議就文化遺產機構(CHIs)例外和限制的討論,這也是我們開放文化計劃中最至關緊要的議題。 誠如先前在 SCCR 會議中的表態,我們的主要目標是推動著作權改革,以利於大眾能更方便地分享文化遺產,並符合在數位環境中分享的可能性。欲了解更多詳情,請參考我們的正式聲明,並觀看我們在 WIPO 網路直播中的發言。 總體而言,我們欣然接受會議的討論結果。然而,針對著作權限制與例外條款實施計畫(SCCR/45/6 和 SCCR/43/8 REV.)中,多種版本實施方案的漫長討論僅止於透過談判設立明確的未來方向,未進行實質性討論。我們期待未來能參與著作權限制與例外條款草案實施計畫(SCCR/45/10 PROV.),並在涉及目標、原則和選項的討論中,貢獻我們就著作權法公共利益所擁有的專業知識。 限制與例外條款並非委員會議程上的唯一議題。其他重要事項還包括廣播組織的保護(請閱讀 Communia 對此主題的看法)、教育和研究機構及身心障礙人士等其他限制和例外、數位環境中的著作權問題,以及生成式人工智慧(AI)與著作權之間的交互影響等。 您可以在主席總結中閱讀更多關於會議結果的內容。 我們期待參加委員會的下次會議,為創建一個更公平、更平衡且符合公共利益的國際著作權體系做出貢獻。 發布於2024年4月23日

CC 對歐盟媒體自由法的觀點

原文出處、作者為Brigitte Vézina, Mark Foster, Jennryn Wetzler、譯文作者李欣屏,使用 Chat GPT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讀新聞報的藝術家父親】由阿爾伯特·英格斯道姆繪製(1892),收藏於瑞典國立博物館 ——公眾領域 歐盟媒體自由法的目標是甚麼? 數位服務的普及急遽地改變我們接收資訊的方式,並帶來機會和挑戰。在數位化日益普遍的世界中,錯誤資訊和不實資訊的雙重威脅成為民主社會面臨的巨大挑戰,尤其是在世界上有將近半數國家預計於 2024 年舉行選舉的此時此刻。隨著媒體消費方式演變,如今越來越多公民通過網路獲取資訊。在這種情況下,EMFA 的主要目標是確保媒體多元化,以及公共媒體的編輯與功能獨立性,並保護歐盟範圍內的記者。 錯誤資訊是指分享不正確的資訊,不實資訊則是基於誤導意圖,刻意分享不正確的資訊。 CC 為新聞工作者提供的支持 近用已查核資訊是一項基本人權,也是我們在 CC 非常關注的問題,也特別作為我們在開放式新聞的部分成果。2023 年,我們發布了《新聞工作者的 CC 使用指南》,內容提供如何在新聞報導中充分利用 CC 授權的實用建議,並鼓勵新聞工作者將其成果開放授權。 我們發現使用 CC 授權的新聞文章能夠顯著加快傳播速度。《對話》是一個由八個國際新聞網站組成的非營利網路,每週發布數百篇實用新聞和分析,且將全數文章都使用 CC 授權。據報導指出,有 60% 讀者群是來自於(下載後)重新發布的文章。此外,欠缺圖庫訂閱預算的小型新聞機構,亦轉向 Flickr 這類平台上的 CC 授權圖片,以獲取免費媒體資源。 參與 EU 政策制定 從我們引入歐盟媒體自由法的聲明開始,我們透過議會聽證會和 EMFA 文字的討論,參與歐盟政策制定過程,並針對不實資訊的成本和風險提供實質建議。我們概述了我們的授權及以社群為基礎的成果如何為多元化媒體內容,提供自由公平的接觸管道,以同時兼顧公民取得資訊的獨立性,無論他們是通過較為傳統的管道(電視、廣播、報紙)還是更現代的數位管道獲取資訊。 我們的努力集中在第 17 條,該條引入所謂的媒體例外條款,為一些商業報紙和廣播公司等既存傳統媒體創造特權。我們主張這樣的規定會不利於較小的、和獨立創作者,與旨在保護使用者免受有害資訊影響的政策有所扞格,並影響人們線上分享創意和知識的方式。 歐盟媒體自由法:向前跨出一步,但離終點還有一段路 儘管我們喜迎歐盟媒體自由法的通過,但我們認為歐盟必須在打擊不實資訊方面保持積極和警戒,堅守新聞獨立的立場,不懈地捍衛媒體多元性。我們仍然持續關注歐盟媒體自由法的幾個方面,尤其是涉及媒體例外的條款,包含: 公共媒體的規範不應比民營媒體寬鬆更好的待遇:我們認為公共媒體本質上並不具有較低的不實資訊風險。因此,儘管我們歡迎有關(媒體)所有權透明度的條款,但我們認為該條文對待國營及國家資助的媒體機構時仍過於寬鬆,他們可能會藉機匿於國內標準機構和監管機構的背後。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應適用相同標準:我們並不相信公共頻道(通常是傳統媒體,如廣播和電視)比民營媒體(尤其是數位媒體)更可靠的推定假設。公民有權期待所有媒體,無論其所有權結構或使用之界面,都應遵守相同的規範和標準。 內容審核條款可能加速錯誤資訊跟不實資訊的傳播:我們支持由任意營運方,包括非常大的在線平台,對內容進行審核的決定本身不會對媒體自由產生負面影響的論點。然而,我們擔心 24 … Read More “CC 對歐盟媒體自由法的觀點”

2024 的未來展望

原文出處、作者 Anna Tumadóttir、譯文作者 Rong,使用 ChatGPT 生成式AI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CC 社群的朋友們好! 許多令人興奮的重要工作在 2024 等待著我們。在我擔任 Creative Commons 的代理執行長時,我想花點時間來介紹我自己,並分享未來一年重要事項的細節。 我於 2019 年 9 月底加入 Creative Commons 擔任產品總監,並與前工程總監 Kriti Godey 共同帶領建立 CC Search 的工作。該項目已轉移到由 WordPress 基金會管理的 OpenVerse,此後我接任了營運長的職位。我有跨越多個不同領域的教育背景(含非營利組織、新創企業、高等教育)但我一直注重著同一件事,從微觀到宏觀:我們要如何消除障礙?如何讓事情運作得更好? 在 Creative Commons 工作對我是一種榮幸,因為組織的使命與我的個人信念非常契合。畢竟,若是我們無法分享知識,也不願意彼此學習,也很難期待在家庭、工作場所,甚至跨組織或跨文化場域中彼此合作。 在我擔任代理執行長的角色時,有了 CC 董事會的支持,很清楚的我們需要深化我們的承諾。我們在開放文化和開放科學的領域有重要工作。此外,由於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崛起可能對知識共享與廣泛的共有資源產生影響,我們應對其慎重考量。以上工作是深根於我們在開放網絡中的角色–法制基礎建設管理者–所需應對的。 重要計畫進度更新 正如許多社群夥伴所知,在過去的三年裡,我們有推出四大計畫:開放文化計畫、開放氣候運動、開放氣候資料,以及開放授權預印本專案。 開放文化計畫於 2021 年中期推出,致力於開發由文化遺產機構構成的開放文化生態系,其中包括機構如美術館、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以及它們的使用者。文化遺產機構的使命與 Creative Commons 一致,是為建立一個知識和文化能夠公平共享、創造公眾利益的世界。我們希望合作機構們有更多能力分享他們管理的內容。通過政策倡議、基礎設施支援、能力與社群的建立,最終目標是讓大眾有更多且公平、合乎道德的近用立場來獲取知識和文化資源。有興趣的各位可以透過 CC 開放文化交流平台參與。這項工作由 Arcadia 支持多年,預計至少穩定持續到 2026 年中期。 … Read More “2024 的未來展望”

CC 社群如何看待生成式 AI 治理

原文出處、作者為 Shannon Hong, Timid Robot Zehta, Nate Angell, Kat Walsh、譯文作者李欣屏,使用 ChatGPT 3.5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 過去一年中, Creative Commons 與提倡「更好網路生態(Better Internet)」運動的其他成員,在諸如 MozFest、RightsCon 和 Wikimania 等社群會議上主辦工作坊和會議,聆聽參與者對人工智慧(AI)的看法。在這些會議中,社群成員對於 AI 如何利用 CC 授權的內容表達擔憂,討論涉及透明度、偏見、公平性和權利歸屬等問題。一些創作者擔心他們的作品在未獲取相應評價或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用來訓練 AI 系統,部分人則要求針對公共利益和互惠機制應有更加明確的指引。 2023 年,CC 全球峰會的主題是 AI 與公眾共享,著重於在一個人工智慧存在的世界中為更好的共享機制提供支持 —— 這種共享是符合當前環境、具有包容性、公正、平等、互惠以及可持續的。由 CC 總法律顧問 Kat Walsh、溝通與社群總監 Nate Angell、技術總監 Timid Robot 和科技倫理顧問 Shannon Hong組成的團隊共同合作,透過人工智慧對齊會議 (alignment assembly) 的實施,讓峰會社群參與思考一個複雜的問題:Creative Commons 應如何回應 CC … Read More “CC 社群如何看待生成式 AI 治理”

Getty 博物館以 CC0 釋出八萬八千件以上藝術圖像

原文出處、作者 Brigitte Vézina、譯文作者 Rong,使用 ChatGPT 生成式 AI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Irises, 1889” by Vincent van Gogh,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採 CC0 揭示貢獻至人人皆可不受著作利限制利用的公眾領域。 近日 J. Paul Getty Museum 以 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釋出一批超過八萬八千件的作品,將其豐富的館藏毫無保留的放入公眾領域。 這與我們在 CC 授權中所倡導的:「公眾領域素材的數位複製品必須保持在公眾領域中」是一致的,也就是數位化的「分身/孿生」創作不應該產生新的著作權利。 根據博物館的新聞稿,「使用者可以自由且不受法律限制地下載、編輯和重新利用高解析度的 Getty 藝術品。」該博物館的開放內容資料庫是藝術靈感的源泉,必定能激發無數的新創運用。眾多寶藏在資料庫中等待探索,如荷蘭藝術家文森·梵谷的《鳶尾花》。自資料庫開放以來,Getty 的網站圖像下載量大幅上升至平均每月約 30,000 次。 此舉對於 CC 在開放文化上的努力:促進文化遺產保存機構,如博物館、圖書館和檔案館文物的開放和更方便地被取用來說,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大事。此外,這也是對我們開放文化的公益基礎設施,含 CC 授權和工具 的有效證明。這些開放的法律工具免費、標準化且易於使用,使得世界各地能對創意內容開放與近用。 讓我們向 Getty 致敬,公眾領域因此支持變得更繁榮,此舉也更加鼓勵了其他機構參與開放文化的行動,讓公眾領域變得更開放與廣闊並使每個人得以受益。我們在近日發布了推動 CC0 和公眾領域標記的指南與最佳實踐準則,歡迎使用者們推薦給各機構參考。 參與 關於使用 CC0 … Read More “Getty 博物館以 CC0 釋出八萬八千件以上藝術圖像”

認識 CC 授權與生成式 AI

原文出處、作者 Kat Walsh、譯文作者李欣屏,使用 Chat GPT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CC Icon Statue” by Creative Commons, 其部份內容以 DALL-E 2 AI 平台輔助產出. CC 將此圖形內含所有著作權利採 CC0 宣告貢獻至公眾領域. 很多人會好奇 CC 授權,以及 CC 作為一個組織在生成式 AI 未來可以,或者說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無論是使用受著作權保護之輸入資料進行(機器)訓練,所致法律及道德的不確定性、透過生成式 AI 產生的創作在法律地位或最佳實踐方面的不確定性,以及該項技術對促成及持續開放創用的影響,都使得 CC 更加密切檢視這些議題。我們希望能回應一些常見問題,但我們也承認答案可能很複雜,或仍屬未知之數。 我們使用「人工智慧」和「AI」作為簡稱術語,代指我們所知道的某個複雜領域的技術和實務,近期包含機器學習和大型語言模型(LLMs)。使用縮寫「AI」則是方便討論,但並不理想,因為我們清楚 AI 並不是真正的「人工」(AI 是由人類創造和使用的),也並非「智慧」(至少不同於我們對人類智慧的理解)。 CC 授權及使用著作權資料之 AI 訓練 您可以使用 CC 授權限制他人將受著作權保護之資料用於 AI 訓練嗎? 這是我們最常收到的問題之一。儘管答案取決於具體情況,但我們想澄清一些關於 CC 授權運作及其涵蓋範圍的誤解。 您可以將 CC 授權用於任何需要著作權法下需要取得授權之再利用行為。然而,這些授權無法踰越現存的限制和例外條款;換言之,作為授權者,如果某種使用為著作權的限制和例外所允許,您就不能使用授權來禁止該使用。 這與 AI … Read More “認識 CC 授權與生成式 AI”

「有感」素材 WikiData 應用編輯松

由文化部推動的「國家文化記憶庫」收藏了台灣各地的歷史與人文圖片、文字,並且以公眾授權的方式釋出給大眾自由利用,除欣賞台灣之美外,也增添資料利用的附加價值。 CC 公眾授權 (Creative Commons) 是一種對自己的著作物,在公開在網路上的同時,予以保障,讓公眾能夠在有條件的授權條款下,合理的使用你的創作物品。WikiData 是維基百科中列表中跨語言的資料、圖像,並且互相連結的資料庫。 這次的「有感」素材 WikiData 編輯松,我們會帶您探索「國家文化記憶庫」中,以 CC 授權釋出的圖像,傳送到 WikiData 的資料庫中,並且編輯 WikiData 的各項資訊,讓這些富含原住民、鐵道、歷史、人文的圖像,能夠被廣泛應用在維基百科中,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開放,與台灣歷史、人文之美。 11/14 歡迎一起來參與「有感」素材 WikiData 應用編輯松吧,也可以參與 CC Taiwan meetup 和 CC 社群交流喔!

「開放世界中的全球不列顛?」一書中談及的數位民主

Creative Commons 的 CEO Catherine Stihler 在「開放世界中的全球不列顛?」(Global Britain for an open world?) 一書中,談及數位民主和人權的現金發展和體現。 Catherine Stihler 引述《世界人權宣言》第 27 條第 1 款的規定:「人人有權自由參與社區的文化生活、享受藝術並分享科學進步及其利益。」,闡述即使人們是在追求科技創新和進步,也須要在數位隱私、權利之間取得平衡。近年的 COVID-19 流行性疾病導致傳統藝術產業必須在短時間之內以數位的方式,透過網路將藝術、人文作品提供給民眾欣賞,這時候開放的授權方式就顯得格外重要,誠如 “The Open COVID Pledge”,利用 CC 授權條款的開放特性,成功讓數千項防疫相關的技術、設備快速地流通在世界各地,協助醫療人員的工作。文中也談到數位權利的封閉與實踐,並以中國、台灣舉例說明封閉之路並無益處,很多政策、是可以利用開放的方式、協作的工具達到相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