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領域(PD,Public Domain)一般用來指稱那些沒有著作權的著作。各國著作權法對於著作保護期間大多設有限制,只要過了著作權保護期間,著作就不受著作權法保護,而流入公眾領域。公眾領域裡的著作,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俗話說:站在巨人的肩膀可以看得更高更遠,公眾領域就是這樣一個理念的實踐,因為有公眾領域的概念,所以在運用前人智慧產出,公眾擁有了經濟與表達的自由,這是不可被剝奪的個人基本權利。為了讓大家更容易辨識屬於公眾領域的資源,Creative Commons 推出了「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Public Domain Dedication)與「公眾領域標章」(PD Mark,Public Domain Mark)的標示工具。
CC0(公眾領域貢獻宣告,Public Domain Dedication)
無論作者或是創作者是否想要著作權,著作權法與世界上其他法律都自動對權利人的作品及資料庫,提供著作權保護。公眾領域貢獻宣告使用 CC0 作為工具之使用,針對尚在著作權保護期間的著作,而著作權人主動欲拋棄著作權所給予的所有保護,希望將自己的作品置入公眾領域,讓其他人可以自由地以該著作為基礎,從事創作、提升或再使用等行為,而不受著作權或是資料庫相關法律的限制。一旦創作者或是後來作品,所有權人採用 CC0 到他們的作品上,在著作權法上他們就已經不再擁有該著作了,因此,CC0 是一種「不保留著作權利」的選擇。
PDM(公眾領域標章,Public Domain Mark)
PDM 是針對已經超過著作權保護時效或自始就不受著作保護的作品,為幫助明確標示其已屬於公眾領域所發展出的一種工具。此一方式使那些不再受到保護的作品能以簡易的方式標明,以便大眾能夠輕易辨識出。
PDM 不是像 CC0 或我們的授權條款這樣的法律文書;沒有附帶的法律法規或協議。它應僅用於標記已在全球範圍或指定司法管轄區域內,免受已知著作權利限制的作品,通常是非常古老的作品,如博物館、圖書館及相關管理者都瞭解畫作、書籍、手稿(原稿)、照片及其他收藏品的著作權狀態,其中許多收藏品因年代久遠早已不受著作權之保護。而 PDM 的功能即如標籤般,讓大眾能夠清楚知道這些作品已不再受著作權限制,而能夠自由的去使用。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與公眾領域標章(PDM)在重要的面向上有顯著的差異,可參考以下對照表。
特徵 |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 公眾領域標章(PDM) |
---|---|---|
工具性質 | 用來將作品有效放置於全球公眾領域的工具。 | 針對已釋出於全球或指定司法管轄區公眾領域中的作品。 |
使用者 | 任何一位擁有作品之著作權、鄰接權及其相關權利(如資料庫權)者。 | 供任何人使用。 |
適用此工具作品的 法定狀態 | 在一個或多個司法管轄權中,被宣告者著作權或鄰接與相關權利所限制的作品。 | 任何已在全球範圍內免於已知著作權利的作品,包括所有相鄰與相關權利。 註:PDM 之標示不必然影響著作人格權之持續存在。 |
相關與鄰接權利的定義 | CC0 法律規範第一節載有說明性及未經詳列亦可能產生拋棄效果之權利清單,其中包含資料庫保護權。 | 未提供(PDM 無附帶之法律條款)。 註:故 CC 不建議將公眾領域標章使用於仍受資料庫保護(sui generis database rights)限制之資料庫。 |
何者權利會受 工具套用影響 | 僅影響宣告者之權利;第三方權利不受影響。 | 無;PDM 偏事實性指認,該標章本身並非直接帶有法律效力之認證標章。 |
受工具套用影響的權利 | 宣告者之著作權與相鄰/鄰接權利無條件放棄或授與豁免(於權利不得拋棄之司法管轄區域則退回成為 CC-BY 授權宣告)。 | 無;PDM 偏事實性指認,該標章本身並非直接帶有法律效力之認證標章。 |
申請後仍存在/ 持續的權利 | 僅影響宣告者之權利;第三方權利不受影響。 | 適用之著作權期限屆滿後,著作人格與其他相關與鄰接權利仍有可能持續存在。 註:PDM 並不試圖影響此等權利。 |
套用後對作品本身的影響 | 於法律容許的最大限度內,將作品置於全球公眾領域。 | 無(PDM 本身並非直接帶有法律效力之認證標章);僅以標章標示用途,說明作品之著作權保護期限已屆滿,並無已知之著作權與相關/鄰接權利。 |
有關公眾領域
工具的更多資訊,請見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常見問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