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News

Copyright Platform 的四個工作小組介紹

Creative Commons 在 2019 年就訂定出了三個主要的目標,「開放教育、開放科學和開放取用」 (Open Education, Open Science and Open Access)、「開放美術館、圖書館、檔案館與博物館」(Galleries,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著作權法再造」(Legal, Policy and Copyright Reform) ,這三個主要的目標目前都進行中,在 Creative Commons 的 Slack 頻道、Mail List 中,都有各方的研究學者和專家在進行討論、交流和協作。這次 Creative Commons 介紹了 Copyright Platform 中運作的四個工作小組,這些小組負責在不同領域中,研究四個和著作權政策相關的主題,並以國際化的角度尋找其對於開放生態系統的影響,並試著提出解決方案,這四個工作小組分別是: 人工智慧和開放內容 網路平台責任 版權例外與限制 公開分享的道德規範 今年年底,他們也會將研究的成果以文章和在 CC Global Summit 中演說的形式,分享給所有人,如果你也對這些著作權相關的議題有興趣,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加入他們: 加入#cc-copyrightreform Slack 頻道 加入 Copyright Platform 郵件列表。

5/18 世界博物館日

5/18 是世界博物館日,ICOM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發起了 “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 活動,鼓勵全球的文化博物館、展覽館發起串連的活動,進行恢復和反思:在全球飽受氣候變遷、Covid-19 疫情等影響參展的狀況下,如何透過更開放多元的網路數位化、開放授權、公眾領域和線上展覽的方式,串起不受地域和國界影響的全球性的文化藝術聯展,全球共多達 3,000 多個展館參與。這個網頁提供各博物館如何參與的方法和工具。

Open GLAM 開放館藏豐收的一年

原著|Creative Commons by Victoria Heath、Scann  原始文章連結翻譯|孔德晴、編輯|開放文化基金會(OCF)背景圖|File:OpenGLAM-logo.png 總體來說,2020 年顯然沒那麼順遂。但這篇文章不是要把焦點放在去年經歷過(或是進行中)的各種災難,而是要向大家報告去年的一則好消息:這是一則關乎協作、創新、創意的故事;關乎現在,也關乎文化遺產的開放取用。 2020 年初,“Open GLAM” 這個開放包含 Galleries 美術館 、Libraries 圖書館、Archives 檔案館與 Museums 博物館等典藏機構文物的倡議,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經過包括 Creative Commons (CC) 團隊、CC 全球社群網絡、維基媒體基金會和其他組織成員們多年的通力合作下,史密森尼學會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在 2020 年 2 月 26 日公開宣佈,將把超過 280 萬張 2D 和 3D 數位影像,以及近兩世紀收藏的資料透過 CC0 授權釋出到公眾領域。這成果來自名為「史密森尼開放取用」(Smithsonian Open Access) 的新計畫,在史密森尼學會內容與傳播策略執行長 Effie Kapsalis 匯集多年倡議經驗於 2016 年推出的成果報告中所述,這計劃是跟隨著其他各大大小小典藏機構的腳步而完成的。 換作是別年的話,單單這一項宣誓就足以讓我們開心地邁向下一年,畢竟這可場振奮人心的勝利!不過 2020 年也真是不平凡的一年,先來回顧一下去年動態: ● 2 月 27 日:史密森尼學會推出史密森尼開放取用計畫● 3 月 11 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 20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 Read More “Open GLAM 開放館藏豐收的一年”

Open Minds… from Creative Commons

Creative Commons 最近開始發行 Podcast 了,主題 “Open Mind” 很 match CC 的理念,讓我們一起敞開心房來聽聽看吧! 目前的這兩集會訪談 2020 上任的 CEO Catherine Stihler,待過蘇格蘭國會和 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 的她對 CC 外來的發展有什麼看法?另外史密森尼學會的資深數位專員 Effie Kapsalis 也會分享這次史密森尼學會釋出近 2 世紀的開放資料進入 CC0 和公眾領域,這樣的作為是為了什麼? Apple, Google Podcast 和 Spotify 各家平台都可以聽到哦!https://anchor.fm/creative-commons2

A Snapshot in Time: CC 全球社群網絡的研究報告

Creative Commons 自 2017 年起就改變組織策略,從以往和各國組織簽訂備忘錄的合作方式,改為培育和協助各國的社群自主營運。這樣重大的政策改變,對社群的生態造成了什麼影響?全球有 48 個國家的 CC Global Network,又如何看待這一次的改變?組織的政策和社群的經營是否能夠在互信互利的狀態下共榮共存? “A Snapshot in Time” 訪問了一百八十多位 CC 社群成員,期望在轉變之中找到平衡點,對於社群的經營來說,這是一個值得參考的研究報告。 A Snapshot in Time: A Look at the Creative Commons Global Network: https://creativecommons.org/2021/02/10/a-snapshot-in-time-a-look-at-the-creative-commons-global-network/ 摘要: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FY2QdtfOXLon_dOb5XDE7qROz5NhMhvn/view 完整報告: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GOCxm_EUMLF7LscA7PqqCOjCTOoKIgF8/view

公眾領域古謠造就現代洗腦神曲

最近 Twitter, TikTok 上爆紅的洗腦歌曲 “The Wellerman” 是改編自 “Sea Shanty” 這首過去水手在船上長時間工作時,會互相傳唱,打發時間和休閒的一首民間歌曲。”The Wellerman” 的創作者 Nathan Evans 也因為這首歌,被唱片公司簽下,辭去郵差的工作。 有人說現在因為要長時間在家保持社交距離,和長時間在海上工作,寂寞需要抒發、藉由歌唱來轉換心情的方式很像。也因為無著作權、公眾領域的特性,讓 The Wellerman 快速流傳和被改編成各種版本的演奏方式和歌曲,我們也能在追溯來源的同時,了解古時的歷史和文化,同時體驗現代和古典的融合,而這也是 CC 授權有 CC0 可以選擇把著作物釋放到公眾領域的原因之一。 This article is inspired by 郵務人員、船夫號子與公眾領域 (CC by Catherine Stihler) https://creativecommons.org/……/the-postal-worker……/ 洗腦神曲 The Wellerma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gsurPg9Ckw Today Show 採訪 Nathan Evans 從郵差變身為百萬音樂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UUcx1KJ-U Dear Calypso (Sea Shanty 原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bgVTFkH3w